【道教斋醮】斋醮科仪
时间:2016-04-28    来源:八仙宫弘道部整理     作者:闵智亭

\
 
道教斋醮科仪,始自祖天师所制《叁官手书》和《天宫章本》。《叁国志魏书张鲁传》说:五斗米道请祷之法为:「书病者姓名,说服罪之意,作叁通,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叁官手书」。五斗米道对天、地、水叁官的信仰祭祀,与先秦时期的祭天、祭地、祭川的祭祀仪式有直接渊源,唐宋时期道教盛行的投龙简仪式,亦是这种祭祀的演变。五斗米道已有上章仪式,《魏书释老志》记载,张道陵于鹤鸣山受道,造作道书,传天宫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斋祀跪拜,各成道法。据陏代费长房《歷代叁宝记》说:张道陵造作道书,道士章醮之法始于张道陵传教之时期。
 
道教斋醮科仪到北魏寇谦之天师,宣扬《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对「叁张」世传的五斗米道加以改革,在斋醮道场中配置歌乐,改旧的直诵为音诵。利用「君权神授」观念,为皇帝「授箓」,使斋醮被上政治氛围,道教成为与国家政治相结合的「官方道教」。《魏书释老志》记寇谦之受世祖礼遇「起天师道场于京城之东南,重坛五层,遵其新经之制,给道士百二十人,衣食齐肃祈请,六时礼拜,月设厨会数千人。……世祖从之。于是新至道坛受符箓,备法驾旗帜尽青,以从道家之色也。自后诸帝每即位,皆如之」。由此可知寇谦之之「静轮之法」,「新科之诫」皆已有详备的斋醮仪式,而且有合乎帝王「奉天承运」受符箓即位的隆重典仪。
 
南朝陆修静,则进一步演出多用途的大型分类斋仪。陆修静所制斋醮仪範约百余卷,现知其名的如:金箓斋仪,玉箓斋仪,九幽斋仪,解考斋仪,涂炭斋仪,叁元斋仪,灵宝道士自修盟真斋立成仪。这些斋仪现虽不得知其规式,然据《洞玄灵宝五感文》所记「涂炭斋」是:于露地立坛,安栏格,斋人皆结同气贤者,悉以黄土泥额,披髮繫着于栏格,反首自缚,口中衔壁,覆卧于地,开两脚,相去叁尺,叩头忏谢。《洞玄灵宝五感文众斋法》说:道以斋戒为立德之根本,寻真之门户,学道求神仙之人,祈福希庆祚之家,莫不由之。既于识有明闇,则入悟有利纯;资力有优劣,则所任有多少。是以圣人阶其精粗,分析辙辙。大体九等,斋各有法,凡十二法。一曰洞真上清之斋,有二法,其一法绝群离偶,无为为业。寂胃虚中,眠神静炁,遗形忘体,无与道合;其二法孤影夷豁(注曰:皆与上同,但混合形神,讽经有异)。二曰洞玄灵宝之斋,有九法,以有为为宗。其一法金箓斋,调和阴阳,救度国王;其二法黄箓斋,为同法拔九祖罪根;其叁法明真斋,学士自拔亿曾万祖九幽之魂;其四法叁元斋,学士一年叁过自谢涉学犯戒之罪;其五法八节斋,学士一年八过谢七玄及己身宿世今生之罪;其六法自然斋,普济之法,内以修身,外以救物,消灾祈福,适意所宜;其七法洞神叁皇之斋,以精简为上,单己为偶,绝尘期灵,沐浴玄云之水,烧皇上之香,燃玄液之烛,服上元香丸;其八法太一之斋,以恭肃为首;其九法指教之斋,以清素为贵。又曰,叁元涂炭之斋,以苦节为功,上解亿曾万祖,无数劫来宗亲门族及己身家门无鞅数罪,拯救忧苦,济人危厄,其功至重,不可称量。
 
陆修静斋仪到梁陶弘景,又因斋设醮,制定出醮仪。陆、陶之后,道教的斋醮仪式越演越讲究,格调区分也越加严格。如《灵宝玉鉴》所说:「大斋之格其品有叁,一曰上元金箓,可以清宁两仪,参赞天地,祈天永命,致国休徵,衍百世之本支,培万年之社稷,皆天子事,非有朝旨不可为也。二曰中元玉箓,诸王公侯为之,可以固本守邦,藩屏王室;大臣将相为之可以敛福锡民,安镇寰宇,或资以调和鼎鼐,或藉以燮理阴阳,非众人所可为也。叁曰下元黄箓,星宿错度,日月失昏,雨晹愆期,寒燠失序,兵戈不息,疫疠盛行,饥馑荐臻,死亡无告,孤魂流落,新魂烦冤,若能依式修崇,即可消弭灾变,生灵蒙福,幽壤沾恩,自天子至于众人皆可建也。其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报亲追远,锡类推恩,倘竭一诚,如谷答响。故申之以叁日正斋,九时朝奏」。以上叁品大斋的科仪,金箓有:宿启、启盟、叁朝、九朝、解坛、祈禳、设醮、转经等仪注。玉箓有:九朝、资度、宿启、叁朝、转经、判斛、济幽等仪注。黄箓斋,经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不断演进,形成多种科仪,且卷轶繁多,如《道藏洞玄部》所记《太上黄箓斋仪》五十八卷、《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五十七卷、《黄箓大斋转经仪》、《黄箓五老悼亡仪》等,此皆召天神地祗人鬼而设,追忏罪根,冀升仙界,不可思议之宏伟隆重科仪。清乾隆十五年和亲王还重刻印过一部娄近垣勘订的十二卷本《黄箓科仪》,此科仪卷一至九为发奏、建坛、宿启、拜表、早朝、什朝、解坛、设醮、各项科仪;卷十为总圣位科;十一为通用文检;十二为秘符手诀、坛图印式、步虚散花、乐谱赞文。
 
斋与醮本为二义,隋、唐后合二而一,称「斋醀」或直称作「醮」。如唐哀帝天祐二年于太清宫建黄箓大醮,后唐长兴四年于中兴殿建金箓醮,宋开宝九年十月命内侍王继恩于建隆观设黄箓醮,宋大中祥符八年王钦若着《罗天醮仪》十卷,庆歷八年高句丽王(文宗)行北斗星醮仪,金明昌元年上清派教主秦汝达举行金箓醮,金承安元年章宗行幸天长观(今北京白云观)设普天大醮,永安五年(南宋庆元六年)修成《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元宪宗叁年,宪宗召见全真道士王志坦举行黄箓普天大醮,宪宗九年太乙教主萧居寿举行黄箓大醮,元至元元年、五年、十一年皆在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建金箓周天醮,至元十四年张宗演天师在长春宫建周天醮,十五年张留逊建金箓大醮,元大德四年修成《灵宝领教济度金书》,至顺二年毫州太清宫、汴梁朝天宫、河南嵩山道士群集举行普天醮。明代举凡皇帝生日、吉庆祯祥、祈福求子,都要建醮。醮仪如:万寿醮、生辰醮、祈年醮、启祝醮、太平醮、度亡醮……。只明世宗嘉靖在四十五年的皇帝生涯中,就建大型斋醮十叁次。明代还修成了一部《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对道教斋醮仪范进行了统一整理规範化,直到今天还在道教中有所沿用。
 
道教斋醮,歷代高道无不重视,且不说陆修静、陶弘景、张万福、杜光庭这些斋醮科仪编纂者,即如林灵真、宁全真、王玉阳、丘处机等,也都是于建醮者。王玉阳曾叁次奉旨主持亳州太清宫普天醮,丘处机曾于金大定二十八年被金世宗指名「主万春节醮,职高功,蒙赐巾袍」。
 
道教继承民族文化,在群众信仰和民俗的基础上发展演绎的斋醮仪式,形成了道教多用途的斋醮科仪,大则为国祝釐、禳解灾疫、祈晴祷雨;小则安宅镇土、禳灾解厄、祈福祝寿、度亡生方等等,大凡人所希求的事多有用斋醮祈祷之法。南宋朱熹云:「夫臣众世民之家苟有灾厄,而为之祈吁天地、醮祭星辰、黄冠师者,斋明盛服,露香叩首,达其诚悃,乃古者祝史巫觋荐信鬼神之遗意,盖理之所有而亦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现行道教斋醮科仪,基本上是沿袭经明代整理的醮仪,但也不是照搬不来,而是根据各派、各地域的习衍而大同小异。正一道场科仪地区性更大些。全真则全国十方丛林都大致相同,但也有些小不同。所以在同一法事的做法上甲地与乙地科仪有不同处是不足为奇的。
 
道教斋醮有阳事阴事之分,也就是有清醮与幽醮之分。清醮有祈福谢恩、却病延年、祝国迎祥、祈晴祷雨、解厄禳灾、祝寿庆贺等等风于太平醮之类。幽事则有摄召亡魂、沐浴渡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等属于济幽度亡之类。宫观道众每逢朔望及重大节日举行庆贺、祝寿等典礼,则是宫观常规例行道场科仪。
 
现行全真斋醮,有一日的,有一夜的,有一日夜的,有叁日夜的,有七日夜的,最多有四十九日夜的大道场。如斋主给家中老人做寿或还受生、安宅镇土、农忙后酬谢天地神恩、朝山进香打太平醮,大多一天了事,或上一通祈安表文了事。如为病人解厄禳星、超度亡人济炼施食、破狱破湖、渡桥沐浴、十王转案等度亡生方道场,大多一夜了事或一日夜了事。这些小型道场,较为简单,届时开坛诵经就行了。若是叁天以上的道场,就要按顺序逐日做多种科仪,如开坛、取水、荡秽、祀灶、扬幡、宣榜、召将请神、安位供天等科仪,道场圆满则有送圣回向、落幡等,每日叁朝、上表、诵经、礼忏等等。在应做的法事中,科仪有繁有简,可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如荡秽,就有大荡秽和小荡秽;上表也有大上、小上,上大表和单朝表。不论法事繁做或简做,都有一定之规,根据高功传授「依科阐事」,不能无法则的这次一个样那次又一个样,若如是,就叫做没传授,说明这个高功是「剽学」。全真高功一定须得到上一代高功的「拨职」才是合格高功。不得上一代高功拨职,天曹没挂号记名,不属正统传授高功,如正一派,不受正一箓是不能为人章醮的。

相关热词搜索:道教 礼仪

上一篇:【道教斋醮】醮
下一篇:道家与先秦诸子的学术关系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