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优良传统与道教徒的修养
时间:2016-06-02    来源:八仙宫弘道部整理     作者:闵智亭

\
 
道教徒的修养是建立在道教优良传统观念信仰上的自我完善道德、人格的修养,也就是道德操守的自我建设的修持作为。

道教的优良传统是什么?概括来说,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是道教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这正是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道教才具有的。具体说,道教的优良传统是重现实,重人生,不反对科学,力争掌握生命的主动权,认為我命在我不属天地。在社会生活中,既不追求功利的「入世」,也不专注悲观的「出世」,而是牢牢掌握这两种处世法来进行品德修养。道教徒在修养上的出世入世兼行法,是从老子「君子得时则驾,不得时则蓬累而行」思想继承下来的,这种观念在操作上是,当出世时,不忘人民疾苦;当入世时不计个人功利。行出世法,是放开人我观念,是非观念,不使事务挠心,使心处於常清常静境界。以无为化导自身,除去一切私心杂念,常使性灵朗然觉照。这是关於自身性命的修养。行入世法,是为社会人类做好事,力行正义,苦己利人,抑恶扬善,谦虚忍让,宽宏大量,正身修身,戒除诈伪,行為端正,不谋私利,慈悲惻隐,导人向善。行出世法必须从入世的积功累德做起,德业不雄厚,要去做出世的修炼是不可能得道的。所以道教徒在行持上重视以出世补入世,以入世补出世,互為助长,才是道教徒的修养。

道教徒的修养和道德准则,是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的,如困信仰不坚定,就会迷失方向,被外物所迷惑,或被似是而非的歪道理所迷惑。人与人生活在一起,彼此的影响感染非常有力,往往会形成一种风习。个人处在不良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久了,自会同化於无形。虽也有见识卓越,意志坚决,不受环境影响,处污泥而不染者,这非有坚定的信念才能改其节操。所以前辈祖师教我们在交友上有:云朋霞友,良朋益友和狂朋怪友之分别,要我们有一个区别是非的清醒头脑,择善而从。在当今巿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很多人有「拜金主义思想」,见利忘义,攫取不择手段。富裕是社会主义奋斗目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但是取得富裕是以自己的劳动通过正当途径去取得,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左传》曾有:「居利思义,在约思纯」的名言,这就是说:佔有财利要想著是否符合「义」处於贫困时要想著保持自己的清白操守。唐人杜牧说过:「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这当然不是说正当取得的名利,而是说那些摄取不义之财,见利忘义者疏。处在当今社会的道教徒,要保持清白,就得有「为草当如兰,為木当如松」的气节,要有「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的操守,要有「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的自律心。社会人际间常会有正不容邪,邪復妒正现象,我们只要做到源洁形端,自然会流清、影直。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谈到道教徒的修养,有个现实问题,这就是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我以为,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要在政治上相适应,江泽民总书记说:「社会主义建是当前的最大政治」,就是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大政治。我们道教徒首先是国家公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应该做出的贡献,坚持「四个维护」,依法管理好宗教活动场所,随著社会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调整我们自身建设,革除那些封建迷信活动和不过问政治的观念,要关心国家大事,加强政治学习,爱国守法,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而不是改变我们的信仰,改变我们的信仰形象,或者一心向钱看,追求高级的物质享受,就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了。恰恰相反,这不是适应,而是腐败,是与我们道教信仰相悖的。

马丹阳告戒刘长生祖师说:「纵日消万金,正好粗衣淡食」。就是说:正当花的钱纵然花的多也是应该的,但对自己的生活不可奢侈,要艰苦朴素。现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者,还有很多上不起学的儿童。我们少享受点,把钱去做社会公益事业,这不是个人既积德,又解决别人困苦的大功德吗?希望我们道教友们要做到《墨子》所说的「利人乎即為,不利人乎即止」,来共勉之。

相关热词搜索:道教 道教徒 修养

上一篇:道教的优良传统与道教徒的修养:道教人生观
下一篇:热爱自然 尊重生命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