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十四期:何必咀嚼苦涩?
时间:2016-12-15    来源:西安八仙宫弘道部整理     作者:葛瑞原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不但才华横溢,而且是个见识广博的学者,一生中著作颇丰。他的《老学庵笔记》的内容多是作者或亲历、或亲见、或亲闻之事,或读书考察的心得,内容真实丰富,处处折射着哲理的光芒。近日翻阅,被其中的一则小故事所吸引: “ 东坡先生与黄门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粗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 ‘ 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 ’ 大笑而起。 ”
   我们知道,苏轼在朝为官时,门下有四大学士,分别是秦少游、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他们均得到苏轼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事说的就是由于当时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至南疆,羁宦于千里之外,数度转徙。苏轼被贬,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遭受牵连,于徽宗初年被贬至广西宜州。在上任途中,黄庭坚与从海南归来的恩师苏轼相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师生二人即喜且悲,相叙之际,见路旁有卖面条的小摊,于是一同前去就食。面条粗粝涩口,黄庭坚食不下咽,才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不住地唉声叹气,苏轼却极为快速地把面条吃完了,望着黄庭坚良久,说道: “ 难道你还要去咀嚼它吗? ” 说完,留下尚未回过味来的黄庭坚,大笑着起身而去。老师就是老师,苏轼仅仅一句话,便使黄庭坚大为释怀。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哲学意蕴的片段。在这里,吃面只是个表象,所体现的是苏轼与黄庭坚两人不同的生活态度。面对乖蹇失意,苏轼采取的是将痛苦囫囵吞了下去,心境清静淡泊,以豁达的心态,乐观地面对人生;而黄庭坚则病就要吃药医治,而有些药是很苦很涩的,在服用时只能用白开水送服,是不能咀嚼品味的,要勇敢地吞咽下去。因为这些苦药越咀嚼越苦,越品味越涩,会令人难以下咽。而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总是难以遂心如意,有些事情是那样的难以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把握住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获得一种精神及情感上的升华。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面对逆境,如果能够自我宽解,不作无益之悲,拿得起、放得下,偃蹇的境遇,有时也能转化为一种人生的助力,使其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以此改变自己的境遇,改变自己的人生,抵达成功的彼岸。
    古语云: “ 心悦则物美,心悲则事哀 ”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苦涩的时候,要象苏轼吃面那样,不咀嚼,不品味,该下咽时就下咽。这不但是一种勇气和决心,这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人生智慧!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十四期:清交素友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十四期:中医五好养生法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