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二十八期:让我们一起倍加珍惜“妙缘无修”的缘分
时间:2018-09-23    来源:八仙宫网络平台整理     作者:金明立

      自学道以来,过往繁杂无序的思路变得异常清晰,对人生的感悟也变得更加深刻。在读经悟道过程中,我对事物的认知也变得豁然开朗。在众多智慧精髓之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部经典,便是《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出自于明代正统年间编纂的《正统道藏》,全文289字,是一部海纳百川,集儒释道三教思想汇聚于道教的理论圭臬,说明孝道是道教主张内修清静,外行积德修行之根本。这部经典是泰清大帝为度化有缘,分身化气,托生净乐国王太子。7岁时,便远离父母家乡,孤身一人,在太和山中修行,历42个春秋,终于功行圆满,得道升仙而位镇北方,后被尊为玄天上帝(即真武大帝),为感念父母恩德,为我们讲说了这部孝经。
      
现在,让我和大家一起用恭敬之心来诵读《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原文:妙缘无修,妙行无积。从修有修,修缘证妙。从积有积,积行通妙。妙本从无,旷积自有。广演妙缘,显言劝修。烜赫妙行,示相有积。妙缘妙行,既通修积。若世众生,一念一动,缘行俱在。迷惑本来,毁无失有。如人父母,诞生男女。始相不见,托相为有。有中有相,相化万状。艰难苦恼,忧虑悲戚,悉从相起。我既托相,日恼父母。令我父母,日夕悲酸。我相既有,父相母相,日渐衰朽。缘我相故,令我父母,始相沉埋。父母男女,输转无已。是此有相,同归苦恼。我从今日,从我相中,悉灭贪嗔,悉破崄峻。持念平等,用报始相。使我始相,大得快乐,无诸苦恼。世世生生,托相全具,不致衰朽。然后灭除始相,令无相着,将此无着,同灭始相。我相始相,悉归无着,相既无着,不见不有,不起不为,无碍无障,无闭无塞,自然去累,不堕苦海。普愿饮信,日持奉行。
      
《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将父母之恩溶于经中,看似晦涩难懂,但却涵盖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的内涵更值得我们去研究深挖。我在读经悟道中将其转换成了现代的译本,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生命中,神妙的缘分都是在超越时空、连续不断轮回中积累而来的,美好的善缘都是在利益万物而不求回报品德中积累的,不求回报的功德,虽然看不到、听不到、摸不到,但却事实存在。因而,走在一起的神妙缘分都是在无形之中积累的,从小的善缘一点一点积累成大的善缘,便能在验证神妙道路上通达无碍。在神圣庄严的氛围中,为人讲述仁义孝道,劝人修己安人,说经功德便会释放出巨大光芒。美妙的善行验证神妙的善缘,既然没有障碍,可继续积功累德屯聚善缘,推论是真实不虚的,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所以我们在珍惜今生缘分的同时,还要继续积累更多的善缘,如此,才能永续善缘,再结善果。
      
比如世上众生的起心动念,都存在神妙的缘分,如果迷失本性,不相信真实存在的神妙缘分,便会失去生命中本有的福报。比如为人父母,在生儿育女之后,父母本来的容貌体魄和生活轨迹都彻底发生了变化,父母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孕育、抚养、教育子女上,父母遭受了苦不堪言的责任与义务,便有日渐憔悴的形体,继而衰残瘦弱等不可言状的形体。这些都是因为经历了寸心如割的痛苦与烦恼;这是因为充满了焦虑与担忧;这是因为牵挂着满满的悲痛与哀伤,这些,全部都是因为父母的舔犊情深和无私大爱。我托生父母有了我的身体,每天惹父母憋气窝火,令父母悲痛心酸,我的身体茁壮成长,父母的身体却日渐苍老,这都是因为生养我的缘故,才燃尽了父母的生命之光。之后,父母的灵性又继续跨域时空,轮回不已,这是因为我而又结下了不吉祥的缘分,一起又走向了另外苦难的一生。
      
我如今才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只有从内心彻底放下对父母的不满和怨恨,才能躲过命中原有的恶缘和灾难,持之以恒地念经悟道,才明白了行善得善报,作恶食恶果的公平关系。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善恶之缘的对等回向之报,这是根据过去和现在所结的善缘恶缘,这是体悟大道的快乐,才没有了任何烦恼,今生和来世,福禄寿俱全,乃至永远。我恍然大悟:然后消除报复自己灵魂的言行举止,使我不再有任何不良品性,回归淳朴孝道上来,用孝道之光来抑制一切对父母的背叛和忤逆。我恍然大悟:将言行举止回归于符合道的方向,我既然回归正道,就必须消除所有错误的认知,不生任何抱怨之心,不做任何伤天害理之事。我的人生便会通达无碍,我的人生便会一帆风顺,我自然不会遇到任何麻烦,我自然不会坠落无尽的苦海。希望天下所有善男信女对《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行善得善报,作恶食恶果的神妙因果关系深信不疑,希望天下所有善男信女,持之以恒奉行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始终不变的主题是孝道文化。我们的生命,并不是毫无来由的,从“轮回”信仰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在跨越时空关系中构建起来的缘分。作为生命体,我们都是在母腹中孕育的,在父母的呵护与教育下成长的,这份恩情,构建了一种十分“微妙玄通”的关系,而父母对我们的恩情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无疑给予了我们最好的回答。之所以有了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的孕育和含辛茹苦,而我们却依然会“日恼父母”,让父母每天都十分悲痛心酸。在我们逐渐长大的同时,父母却日渐衰老,他们用自己生命养育了我们的生命。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以一颗感恩之心来报答父母,在内心之中,放下对父母的不理解与怨恨,学会去报答父母的恩情。追根究底,我们应该行孝,将一切行为举止回归于淳朴孝道之上,抑制内心的背叛与忤逆。行孝并不在于物质生活的充裕,而在于一点一滴之间。我老家有一位走在人先的陈老师,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陈老师就勤勤恳恳,而今,又走在了人心向归的“精准扶贫”工作,三年多来,无论是骄阳似火,还是雪花飞舞,他都始终坚持走进他所管辖所有贫困户家里,用温暖的问候,用科学的理念,帮助贫困百姓一步一步走向美好生活。同时,陈老师时刻不忘孝养年近九旬的母亲,每天晚上,不惧山路危险,都要开车回家,为母亲准备第二天的生活必须,黎明之前又出现在贫困群众的眼前。前些日子,陈母突发脑梗,行动受限,意识不清,陈老师星夜赶回,请来医生治疗。每天晚上陪护在母亲床前精心伺候。周围邻居大爷大婶,耳闻目睹了陈老师所做,都翘起大拇指对他说道:“你母亲不知道是哪辈子积的善缘,才有了你这样的孝顺儿子,你母亲今生坚持行善,下辈子一定会更幸福的”。
      
陈老师回答说:“暂不论下一辈子,但作为人子的我,孝养我妈是天经地义。”陈老师对父母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他还将这份爱,延续到对他人的照顾与关心之中。这些道理看似容易,但在落实到行为上。却有一定的难度。中国自古就是崇尚孝道的国家。在儒家经典《尔雅》中就有:“善事父母为孝”因而,孝道是最传统的善行和美德,是每一个人必须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但当前社会,曾经备受尊崇的美德——孝道,渐渐淡出人们道德视线,有很多人以追求所谓“思想自由、生活独立”为理由,在关爱父母的情感投入上十分吝啬。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人因外出打工、工作繁忙,在陪伴父母、遵循孝道的机会与时间上、更是微乎其微。我曾经在一篇报道上看到了一位留守老人的悲剧命运。说是一位儿子,在接到老父亲病危的电话之后,千里迢迢赶回来看望,结果,五天过去了,儿子见父亲还没有死,便怒对父亲说“你怎么还不死啊,我可是只请了四天的假,还要赶回去上班呢”因为假期有限,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已经让人不齿,而常在家务农的个别人,在面对恩重如山的父母又该如何呢?
      
我家乡有一对老两口,因中年得子,所以,视儿子为掌上明珠,但他们的儿子呢?却是娶了媳妇便忘了娘,对他的父母,不仅不孝养,而且经常拳脚相加。一天中午,老父亲在遭到儿子大骂时,面对老无所养的现实,回忆起对儿子付出的爱,肝肠寸断,万念俱灰,服毒身亡。儿子草草安葬父亲之后,便将双目失明的母亲,赶往四面通风的柴房中,自己吃的是白米细面,给他母亲吃的却是粗粮淡饭,而且是有一顿无一顿。面对寒冷的北风、饥饿的肚肠,他母亲经常爬出柴房,摸索到邻居家的猪圈里与猪抢食吃。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他母亲就这样活活的被冻死在柴房。就是如此大逆不道的人,也在教育他们的儿女,将来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而他们的一双儿女却异口同声说道:你们是怎样对待我爷爷奶奶的,我们都历历在目,你们现在知道教育我们了,晚了。
      
虽然我国近年来加强了对传统孝道文化的宣传,但孝道的沦丧已然成为了一种趋势。社会各界也不禁提出疑问:“中国式孝道”路在何方?作为一名读经悟道者,在我看来,中国优秀传统孝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可以从经典著作的阅读、理解入手。而《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中有“我相始相,悉归无着。相既无着,不见不有,不起不为,无碍无障,无闭无塞”,讲的就是我们应该将自己的言行举止回归于符合道的方向,消除原来所有的错误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免除命运中存在的麻烦与灾难,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通达无碍。但如果继续忤逆父母,那么,“举头三尺有神灵”这都得应验,必然无法逃过灾难。我曾经见过很多遵循中国传统孝文化的人,前段时间,我在骊山老母殿看到了几个年过半百的人,正背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上香。好奇之下,我便上前去询问说:那位老人是你们的什么人?为什么要背着她,推着她来给老母上香?值殿道友向我介绍说,这位老人是他们的母亲,几人是乘坐公交、搭乘高铁,从南京来到老母殿、朝山拜母的。
      
老人儿子意味深长地说道:“道长慈悲!养儿方知父母恩,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现在也是当爷爷奶奶的人了,父母生养了我们姊妹五人,把我们含辛茹苦地养大,教育我们成人,我们为了感恩,都不甘人后,抢着孝养父母,年前,父亲因病不治,母亲早年在骊山老母面前许过一个愿望,若保佑我儿女健康平安,定来还愿。在我们的孝养下,母亲虽然不愁吃,不愁穿,可心中就是放不下对老母的许诺,这不,为了满足母亲愿望,我们姊妹一商量,一起带着母亲出来走走,一来可满足母亲的承诺,二来也可以看看祖国的大好山水,母亲一高兴,肯定能健康长寿。”听了老人儿子的自我介绍,我十分感动,也让我看到了他们对中国孝文化的薪火相传。正是因为遵循孝文化的引导,这家人才能如此的幸福。这充分说明了遵循《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中所说的“悉归无着”才能获得美满与幸福,也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因此,我们更应该努力研读、传承《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将其中的孝文化进行广泛地推广,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所感知,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将“孝”文化传播到每一人的心中。“子欲养而亲不待”,不是说我们不孝,而是说如果我们总是拖延,那么父母终究有一天会老去,终究有一天会离开我们的身边,那么最后留给我们的只有后悔。我师父陈圆明道长,自幼家境殷实,师父的父母信仰道教,对他们的长辈照顾无微不至,对左右邻舍亲如一家。他的父母还招来他家所有佃农,当面烧毁地契,宣布所租土地,全归佃农自己所有。师父在他父母言传身教影响下,幼小的心灵里,便结下了善缘的种子,从小便对父母十分孝敬,而且乐于帮助相邻。他有一个心愿——出家修行,但由于母亲瘫痪在床,所以他一直把母亲伺候到羽化登山之后,才在武当山出家。
      
在师父的母亲瘫痪在床期间,他始终精心伺候,给母亲洗衣洗澡,翻动身躯,母亲卧床不起整整5年,身上没长一点褥疮。师父出家之后,又一心为道,省吃俭用,不辞劳苦,将骊山老母殿修缮一新。在他85岁的二月二日龙抬头这天,蓦然羽化,无疾仙蜕。在羽化的三天前一个晚上,他对我说:“我这几天要走了,你要好好修道,好好孝敬母亲,好好爱护身体”。这三个“好好”既是师父对我的愿望,也成为了我的追求。正因为理解至深,才知道行之不易。要想身体力行地践行孝文化,首先应该学会珍惜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缘分。在《修水县志》中就有记载:黄庭坚曾经在出任黄州知府期间做过一个梦,梦中他走进一个乡村瞧见一位满头发白的老妇倚门而立,好像在等待什么人。门口摆着一张香案,上面供着一碗芹菜面。梦中的黄庭坚竟感觉饥肠辘辘,端起面就吃了起来。梦醒之后,嘴里竟还残留着芹菜味。黄庭坚一连几天都做了同样的梦,大感惊奇的黄庭坚决定在现实中寻着梦的轨迹走一走,竟真的寻到了一模一样的乡村,看到一样的场景。梦中那位白发老妇人也站在门前,香案上正是那碗芹菜面。大惑不解的黄庭坚上前询问缘由,老妇满脸悲痛地说道:今天是她女儿去世的日子,女儿生前最喜欢吃她做的芹菜面,因此在每年的这个时候,老妇人都会亲自做一碗芹菜面。黄庭坚本不相信两者之间的机缘巧合,在得知老妇女儿去世已有26年,而今年自己正是26岁之后,黄庭坚又轻而易举地找到了一个尘封了多年的大柜子,并发现女儿所写的文章、和自己历次考试的文章一字不差。
      
黄庭坚这才知道眼前的这位妇人就是自己前世的母亲。虽然这则故事读起来虚幻离奇,但我们与今生父母之间的缘分却是真实的,不可割离的。我们应该本着感恩的心去珍惜这份缘分,并且积累功德于当下,这样才能深入其中去验证这种奇妙的缘分。有人就会说了,我本就十分珍惜这种缘分啊!因为我每个月都会寄钱给自己的父母,我每次过节都会打电话回家问候父母或者是尽量赶回家。这种孝道虽然能够保证父母在衣食上无忧,虽然不是孝道的全部,但比那些只在网上行虚假的孝道人,还是要好的多。前段时间正好是母亲节,微信平台上出现了很多平时难得一见的孝子,他们纷纷晒出了感恩母爱的宣言。但在“母亲节”这天说得再多,也比不上平时的关心与关爱。要想做到“孝”就应该付诸于行动。古人有云: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千拜神万磕头,不如扎扎实实敬父母。家有父母老人,是子女的最大幸福。堂前敬孝,是最大的善事。
      
古代的黄香,自小母亲去世,从九岁开始,就一人包揽了家里所有的活儿,细心地照顾父亲。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体温把被子暖热之后,再让父亲睡下;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先把席子扇凉,再请父亲去睡。当然,当今社会环境、条件都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可能一直陪伴在父母的身边,但我们还是应该做到、在心中时常挂念着父母。不管工作、生活有多么繁忙,都应该挤出一点时间来孝敬父母,这不仅是对父母的一种报答,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儿女,等到我们将来老了,儿女一定会将这种“孝”回报与我们,从而达到缘分的延续。当然,社会上很多人对佛道教出家人,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认为和尚道士,应该遵守“一子出家,七祖升天”,不能因为尽孝而耽误修行。其实,孝养父母就是一种修行。孝养父母,不是一种口头上的誓言,需要将孝道理念贯彻到行动之中,不要等到父母不在身边时才追悔莫及。
      
2005年10底,我母亲被即将冬眠的一条蝮蛇咬中,毒液迅速蔓延,母亲昏迷过去,幸好被邻居及时发现,并电话通知了我,接到电话,我放下手中急活,租车星夜兼程500公路,赶回老家,连夜把母亲送往医院。及至,母亲被毒蛇咬伤的食指,已经被液化腐烂,医生说必须尽快截肢手术,否则,毒液会继续蔓延,危机生命,我当机立断,同意手术,手术很成功。由于母亲病房在三楼,术后的母亲行走非常吃力,我便毫不犹豫的抱起她,将她送往楼上病床。由于术后神经组织未能完全恢复,母亲上吐下泻,我几夜未眠,精心伺候,喂饭喂水,洗刷尿盆,直至痊愈出院。在此期间,主治医生见我对母亲无微不至,照顾有加,不解地对我说:“您们出家人不是说,‘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吗’您这样日夜伺候您妈,难道不拍耽搁您的修行吗?”我回答说:“孝敬父母就是修行啊!”医生听了,会心一笑,说,真好。
      
父亲病逝以后,我租了间房,将母亲接来照顾。看着年过九旬的母亲,由于操劳过度,腰椎严重变形,无法直立,面对恩重如山的母亲,我没有理由不更加孝敬。为了让老母殿全体道友有机会行孝道,我建议师父每月给大家在原来单费的基础上,再增加100元的电话通讯费补助,鼓励道友和家中父母时刻电话沟通,及时了解父母身体状况,安慰父母牵挂之心。去年,我又做出规定,无论庙里再忙,只要是道友父母真的病情严重,在原来规定假期基础上,酌情允许道友回家伺候父母,并给予基本单费的发放。孝养父母并不是简单的物质供养,我们还应该做到不强求父母,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父母。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齐某工作多年,总算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城市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当齐某吃好、喝好的同时,他总是惦记着,农村的父母,自己父母辛苦了一辈子都没好好享受过。
      
因此,齐某在家人的支持下,决定将身居农村的父母接到城里来。可是没过几天,齐某就发现,每当他出门的时候,父母都开着门、直看到他的身影消失在楼道里之后,发现父母还在窗口伸长了脖子张望;当他下班回家的时候,发现父母还在窗口巴望着远方。在得知父母思念家乡左右邻居之后,在征得两老口同意之后,将父母送回了老家,并请来佣人,精心伺候父母的饮食起居。齐某懂得了“孝”要与“顺”联系在一起,在做到物质上孝养父母的同时,还应该做到顺从父母的心愿,让他们能够过得更加顺心与舒心。正所谓,一粥一饭是孝,不羞于山珍海味,一丝一缕是孝,不羞于穿金戴银,并不是我们为父母带来优渥的物质条件就是一种孝。
      
《人民日报》曾经在2012年探讨了新时期的“新二十四孝”:在新时期,我们不仅要满足父母物质之需,同时还应该注重精神上的沟通。例如,我们可以量力而行,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带着父母多出去旅游,同时我们也应该多参与和父母在一起的活动,支持父母的看法,尊重老人的生长环境、尊重他们的历史时代、朋友圈,肯定父母的价值。这样,父母在家里的地位才能受到尊重,这比提供衣食更为重要。因此,尽孝最为重要的是心意。在《老子想尔注》中有:“臣忠子孝,出自然至心”因此践行孝道,是一种至真至诚的表达,最重要的是孝心的体现。我们不能断章取义,以点概面,全部用物质来表达孝心。在当前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孝道,让不同的人群,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孝道,这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孝”。如果我们依然拘泥于传统腐朽的孝道观念,死守古训,不仅会让自己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同时还会让孝道变成一种负担。
      
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代表,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想呼吁每一位道友,时刻牢记百善孝为先。尤其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带领下,我们应该身体力行、来践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孝道文化,加深对孝道的理解,坚守出家人应该报父母恩、老师恩、国土恩、众生恩的四重之恩的教义,将孝文化发扬光大。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作为道教人士,我们首先是一个国家公民,应该发挥好带头模范作用。在做到小孝、中孝的同时,还应将孝发展为大孝、无上孝。不仅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同时还应该引导天下所有的父母,远离颠倒烦恼,远离各种灾难,并且将这种孝扩散到对三界六道中的一切众生之上,尽一切的力量,获得永久的快乐。这样,才能功行圆满,才能证道成仙。
      
道教是最讲思辨、尊重现实的宗教,《阴符经》教导我们说:“恩生于害,害生于恩”大部分子女忤逆的背后,都在教育上出了问题。父母生养子女,虽然是责任与义务,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过度溺爱,孩子需要什么,父母就尽千方百计地给予满足,既就是孩子想要天上的星星、月亮,父母亲也要想办法“上天去摘下星星和月亮”,尽情的满足孩子的需要。结果,适得其反,或使儿女一生都不会有什么出息,或成为六亲不认的衣冠禽兽。所以在行“不言之教”孝敬自己父母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子女的感恩之心和担当精神。
      
而现在大多数的父母,由于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把千般爱,万般宠都给予了孩子,甚至于连孩子早晨起床的刷牙、牙膏和水都为他们准备好了,孩子的自立能力就这样被父母扼杀在童年的摇篮里,而且还因此培养了孩子“人人为我”的自私性格,那么,孩子长大了之后,一定是一个只知索取,不知感恩的不孝之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通过对《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的研读学习,结合道教“承付”神妙关系,我认为经中所倡导的孝道,是隐藏在每一个人、天赋基因中本有的良知——善,而经文要旨:行善得善报,作恶食恶果,不可思议的神妙关系,就是开启这扇良知大门的钥匙。
      
作为生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的每一位父母,都应该以言传身教来教育子女。广东揭阳的倪烈水在解放前家庭十分困窘,父亲常年在外做小买卖,家里的事情全落在母亲的肩上。倪烈水的母亲是一位具有传统美德的普通妇女,虽然只上过一年的私塾,但却经常给自己的孩子们、讲解古代的忠孝故事。在她的影响下,倪家兄弟姐妹都十分孝顺。家里最好的东西,一定都会留给父母吃。六七十年代难困难时期,为了给母亲缝制一件棉袄,倪家兄弟们全家都穿破衣服,把布票积攒起来给母亲用。倪烈水在深圳做生意时,他年过九旬的母亲不幸病倒,他便立即丢下生意,回家伺候母亲,一直到母亲病逝。
      
再后来,他的父亲,也不幸因病卧床不起,每晚要上20多次厕所, 他整夜服侍,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这是我父亲啊!”而在倪烈水的影响下,他家的儿孙们对老人都十分孝顺, 几代人住在一起,相互照顾,其乐融融。有人问他的儿子倪壁:“您们家为什么如此和睦?”他回答说:“从我懂事以后,我就看到我父母,对长辈的照顾无微不至。”从倪壁的回答来看,修己安人,对于孝道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倪烈水将这份“孝”传承发扬,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子女,还得到了媒体的宣传,倪烈水倡导孝文化的事迹被当地电视台拍摄成了视频。他为了将这份“孝”文化传递下去,自己还编写了一部《劝孝歌》。国际高级心理咨询师冯德泉说:“行为上的微小瑕疵都可能会造成人格上的巨大缺陷”为什么呢?因为,孝道,需要从小帮助子女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不孝,则是这方面的缺失。如果家长不给予孩子这方面的神妙关系的反馈,不及时纠正孩子的微小问题,很有可能、会让孩子错误地解读他们生存的世界,造成人性上的巨大扭曲。
      
《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最后警示我们:自然去累,不堕苦海,普愿钦信,日持奉行。要求我们需要做到持之以恒,奉行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因此,我们更应该在《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的启示之下,自省我们的言行,我们是否真的做到了尽孝、行孝,我们是不是将物质上的满足与孝心混淆在一起?总而言之,孝并不是嘴上承诺的誓言,而是应该践行在实际生活中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从道教的经典之中汲取优秀的养分,应该抱有一颗诚心去感应与父母之间的缘分,将孝敬父母作为重要的修行,及时行孝,做到让父母顺心,让父母安心。同时,这种孝也不是传统意义上腐朽的愚孝,而是应该与当前社会联系在一起,既实现自己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生价值,也用最好的、最合适的方式去报答父母的这份恩情。最后,让我以虔诚之心,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身心康泰,万事吉祥!

相关热词搜索:门道 第二十八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二十八期:​清明追思-纪念邱祖诞辰870周年赋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二十八期:用心体悟当下的修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