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三十期:小故事,大道理(七则)
时间:2019-02-28    来源:八仙宫官网整理     作者:秦川飞鸾集整理


陶母退鱼

      陶侃是东晋名将,曾任八州都督,征西大将军,封长沙郡公。陶侃少年时丧父,家境清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湛氏是位很坚强的女性,非常贤惠并且深明大义。陶侃初做县吏,有资格食用官府的腌鱼,他念起贫寒中的母亲,就用陶罐盛了一点鱼送给母亲。不料母亲不但不受,还将陶罐封上退回,并附信责备说:“汝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
      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给陶侃以极大的教育,为他后来做官的廉洁奉公打下了基础。
 

钱基博教子严明

      钱基博是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有回家。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他这样告诫钱钟书,是因站在了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怀有赤心的立场。

 

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魏昭,东汉大儒,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遇到著名学者郭泰,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典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泰为先生,派家仆侍奉老师。但是郭泰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
      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泰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产生不好的脸色时,郭泰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心系民生的白居易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心系民众疾苦,他在皇帝面前做谏官时,就屡次上书,请求革除弊政,写了大量讽谕诗揭露官僚势力残害人民的罪行。他在地方做官时,每到一处,都要力争多做些对人民有益的事。在杭州做刺史时,他修筑湖堤,利用湖水灌溉土地。在做忠州刺史时,他搞了许多利民的改革,号召开荒生产;改进税收办法,增加豪富的税款,减轻贫苦农民负担;尽量节省开支,减轻老百姓的支出。
  白居易还亲自带头种树,绿化荒山。他常主持群众聚会,席地而坐与民同乐。有些官员说他:“贵贱杂处,不成体统。”白居易对这种议论毫不理睬。后来忠州人为了纪念这位爱民的好官,为他建了“白公祠”。

 

正直无需辩解

      公孙弘是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他出生贫苦,生活十分俭朴。一向与他不和的大臣汲黯(音吉岸)遂借故向汉武帝参了他一本,汲黯向汉武帝说:“公孙弘位列三公,俸禄优厚,却衣食朴素,睡觉也只盖普通的棉被。其实,他是故意这样来沽名钓誉,目的为了骗取清廉简朴的美名。
      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奏是否属实?”公孙弘回答:“汲黯说得一点也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的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廷指责我,自然是我的不对。我位列三公而生活如同小吏一般,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幸而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才能听到对我如此的批评。”汉武帝听到公孙弘的这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就更加尊重他了。
      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不但不辩解,竟然全部承认,这便是他高人一筹的智慧。很多时候面对别人有意的指责或诬陷时,我们并不需要辩解,这时只会越辩越乱,甚至起到负面效应,最后让事情更加复杂。

 

浪子回头,迷途知返

      皇甫谧(音密),汉末魏晋时学者、史学家、医学家。皇甫谧青少年时不爱学习,游手好闲,直到二十岁了,还整天跟一帮人在外惹是生非。乡亲们见了这个不良少年,都远远地躲着。
      皇甫谧的婶娘想起孩子的劣迹,担心他的前途,忍不住声泪俱下地对他说:“《孝经》说:整天用大鱼大肉供养父母,也算不得尽孝道。你今年都二十出头了,还不走正道,我怎么能开心呢?”婶娘自我检讨起来,“当年孟母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三次搬家;曾子为了教育孩子诚实守信,杀掉小猪。是不是我家邻居对你影响不好,或者我言传身教做得不够呢?为什么你这么不开窍呢?”这番发自肺腑的话,感动了皇甫谧。他拜同乡学者席坦为师,发誓要追回失去的光阴,勤勉努力从不懈怠。
      孩子被娇生惯养坏了,常常会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忤逆之事,做父母的只要紧握亲情这根绳索,不放弃,不抛弃,就有希望唤回一个皇甫谧。
 

对小人敷衍应酬

      阳货是鲁国季氏的家臣,常怀篡逆之心。孔子很讨厌阳货,认为他是乱臣贼子,处处躲着他。但阳货却对他很青睐,希望孔子做官辅助他,于是趁孔子不在家时派人给他送去了礼物。按照当时的礼节,孔子应该登门拜谢。孔子为了不跟阳货正面接触,也挑了一个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礼了。
      不过,等往回走的时候,却恰巧遇到了正往家赶的阳货。阳货终于见到了孔子,气势凌人地说:“你到处跟人讲仁爱,难道有才能却不出来为国家做事也算仁爱吗?是不算的。”阳货又说:“都说你是个聪明人,难道光说喜欢参与政事却又屡屡错过机会,这也算聪明吗?也是不算的。”阳货接话又说:“时间是不等人的,要抓紧时机啊!”
      孔子说:“好吧,我打算做官了。”看起来,孔子在阳货面前显得很乖顺,没有骨气。但实际上,孔子是一个很理智的人,在权势极大的阳货面前,跟他顶撞是没用的。所以,面对阳货的咄咄逼人,孔子选择了虚与委蛇,你说什么我都敷衍应和,对我又有什么损失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这种事,当你面对的小人强大到足以决定你的命运时,不妨暂避锋芒,保留实力才是明智之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三十期:斗转星移——八仙宫的银杏叶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三十期:低调做人,学会藏拙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