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三十三期:读《太上老君日用妙经》内外两篇
时间:2019-10-25    来源:八仙宫网络平台整理     作者:钟坚

\
    
          
      渺渺浩劫天地之先,夫太上阐道于上古,黄帝问道于崆峒,老君建言于函谷,祖天师创教团于鹤鸣,重阳祖师汇四海宗风于一坛。历代玄门高道,人才辈出。道教文化是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有很多道家人物,对我国文化,医学、天文、地理、哲学等都有过杰出的贡献。
      道教文化,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还有很多人认为是隐于深山之中,冠以神秘、迷信等形象色彩,其道教思想中的清静、无为、逍遥、俭朴、洒脱却很少有人提及。道教,根植于中华文明,经历中华千年的文化浪潮融合与积淀,最终形成了中国特有集道德思想、行为操守的中国固有宗教。道教文化浩如烟海,而在众多典籍之中,《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外篇)与《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内篇)展现出道教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作用。
      在中华传统文化美德中,忠孝仁义、廉耻诚信。不正是《太上老君日用妙经》外篇说的“敬天地,重日月。惧国法,依王道。孝父母,上谦让”吗?中国人自古崇尚敬天、祭祖习俗,数千年来已经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也正是道教思想教义崇尚的“尊道贵德、抱元守一、清静无为和慈俭不争”。
      外篇告诉我们要爱护环境,尊重自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孝养恭敬父母等处世立德的方法。如“敬天地,重日月。”道教认为人禀自然二炁所生,凡为人身,得天气,成精成津成液,得地气,成骨成肉成筋者也。经典中说:“人禀天地构精,阴阳布化,”又云:“一人之身,一国之象。”意思是说,我们的身中不止是血液、筋骨,还有给予我们生命最初始的是天地宇宙之间的冲和之气。我们的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就如同天上的星辰的翻版一样,对应着我们身体及五脏六腑。对于天地应保持敬畏之心,对大自然应怀着感恩之情,爱护我们环境,守护这颗蓝色的星球,所以说:“万物之中,人最为灵”。我们要爱之、观之、常守自然清静。 
      而内篇就是要通过道教特有方式,来养护我们的身体,如《阴符经》富国安民演法章所说:“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意思就是要我们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常常清静守真,自然万化安也。通过身心调节与精神内养,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唐代孙真人在《保生铭》开篇说“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就是说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的身体与合理的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减肥的人常说一句话:管住嘴,迈开腿!看来此两者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就以我为例吧,入道前,我每年都会因为结石的病痛而住进医院,腹部的突然疼痛,伴随着发烧冷颤,恶心到无法站立。疼痛让我变成一只卷曲的虾米,只能去大量地喝水、运动,最后在药物及碎石机上减轻痛苦直至结石消失。后来,通过调节饮食,调整作息等方法,就在也没出过此类问题。
      我把经历过的事情分享给大家,是想告诉大家,身体不会因为你的身份地位、权力金钱而进行妥协,而是相互的。“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做为修行人,内心的修持和身体的养护同样重要。《西升经》云:“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意思是说:祸与福,无不是自己求来的。眼睛喜欢看美的,耳朵喜欢听好听的、顺心的,嘴巴喜欢吃好吃的、刺激的;对别人提出的意见,有点不合心意立马翻脸等等。看吧!这些问题围绕在你我之间,并纠缠着我们。历代祖师反复地提醒我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教导我们要“为腹不为目”。就是说外要去除奢华,内要真实谦下。
      道经云:“生我者神,杀我者心。”《阴符经》云:“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同样的,内篇告诉我们“灵台无物为之清、一念不起为之静”,意思是说:一个人被物欲所累,溟灭了自己的道性,就算是纵有长久之宝,亦不能守也!道祖慈悲!老君爷让我们做到身心上的修炼,久而久之自然六欲不生而三毒消灭。道教的宗旨,是贵生的、乐生的,是对生命有极致信仰、探索并追求长生的宗教,是教导人们怎么用更好的思想方式,去爱生活、乐生活,让我们身心健康发展。
      但随着物质生活的进步,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给现代人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做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在这信息满天飞,中西方文化科技密切交互,足不出户便能知天下事的信息时代,科技带给我们更便捷、更高效的信息服务,许多人都在使用这个时代带给我们人类的便利。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各种邪风歪事层出不穷。如某网络红人为搏眼球故意裸露、侮辱国歌、未经过他人允许的偷拍等,其举止行为污秽,令人厌恶!再有些人,发表不实的新闻言论,煽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及充斥在网络上各个角落的软黄色、软暴力等。这些都是腐蚀着年轻的一代人,并种下“坏种子”埋下隐患。
      道教,以“道”为最高的信仰核心,以济世利人为立教宗旨,以正己和立德作为修身的不二功夫。古老的道教思想精髓,在当今社会,通过一代代人将中华民族的风貌、思想传承下来并发挥作用。那么怎么做到正己立德呢?就道教人士而言,坚持正确信仰,持守戒律,做好道风道貌建设,给社会民众展现出道教这个有着传承千年中华文化根柢的清静庄严形象。保持道教优秀传统,不忘初心,还原真我,古云:“常灭妄心,不灭照心”。就是说:需要除去一切贪嗔嫉妒之心、一切名利习气之心,最终让我们回归大道本心之中。其次,加强道教人员的法律意识,以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为准绳,积极引导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信仰和不信仰的民众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维护祖国完整统一,民族团结。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引导信众爱国爱教,做一名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好道士。
      历代祖师教导我们要“实德、实行”,要我们重视道德修养、行善济世,并在社会上以及我们每个人的心上去践行它。就拿放生来说,我看过这样一篇新闻,有一个爱心组织需要做一次放生活动,在市场上购买了大量的鱼鸟蛇进行放生。这个活动本来是人们对自然、对生命的爱护精神,也是对于自身德行的培养,可是并没有考虑到这些动物之前的生活环境,它们大多部分都是生活在人类给与的环境中饲养的,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自然环境。突然给它们的放到自然环境中,可以想到它们的前途是多么不幸,有些本来还可以多活些日子,没想到因为水土不服却提前结束了生命,有些甚至还会危害当地生态环境。道教是贵生的、爱生的、护生的,并不是说反对放生这个善举,善也是德的体现之一,但是要让大家正确地认识对于“放生”二字的理解,不能是盲目去行善,你的善举不一定是对方所需要的。
      行善立德,不是让你守着河边等着救人,而是让你从身边的事情开始。《道德经》五十四章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 ,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德是道的体现,涵养自身的品德与品行,提升自己,通过德与行的道理来使亲人、单位同事、朋友、都能和睦相处。关爱父母,别等到失去才后悔;团结同事,因为他们是你每天相处的人;诚信朋友,因为在你最伤心的时候给你温暖。不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祖师常常教导我们要广积阴德。修道人以己心同天心,默默的付出,助孤寡、解贫困、常救物、等方式去惠及天下的芸芸众生。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面“德”的镜子需要时时擦拭着、观照着,照见自己的内心,有利于正确认识自我。
      无论是《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外篇)还是《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内篇)都告诉我们,修道之路不只是理论,更是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实践、去体悟,在这条路上没有近路可以选择。如果总想走捷径、捞偏门,最终会自食其果。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了未来的模样。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三十三期:无尽的思念,一生的楷模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三十三期:长生真人刘处玄祖师十劝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