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三十四期:琴之为道,清和静远
时间:2020-02-02    来源:八仙宫网站整理     作者:琴心悠悠


      “古之君子,内治其性情,未有不繇于声音也,以五声摄八音,以十二律正五声,节宣以气,吹息以候,而声音之道备矣。故学道者,审音者也。于八音之中,以一音而调五声,惟琴为然。”——(明)徐上瀛
      古代君子修真养性,没有不通过音乐的。以五声1摄八音2,以十二律3来调正五声,以气调适之,使气不散漫,按时节来调理。这样的话,乐曲之道就具备了。因此学道的人,也是研习音理的人,而在八音中,以一音能调和五声的,只有琴。
 

      琴者,禁也。禁人邪恶,归于正道,故谓之琴。心底常清常静,质朴自然,就能与天地感应,与道一体,于是清气充盈身心,行为顺应大道,刚柔相济。《清静经》云“澄其心而神自清”,弹琴不清,不如谈筝,心不静则不清,气不肃则不清。老子言“天得一以清”,在弹琴时候,心也要得一以清。因琴有太和之气,古人认为琴能够涵养情性,还未弹琴之前,气息安静庄重,内心清静安定。内心涵蕴寰宇,自然气象万千。
 

      昔神农氏继伏羲而王天下,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合天地之和焉。其所首重者,“和”也。《道德经》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懂得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一定要让心灵处于和谐状态。老子言“大音希声”,这是最极致玄妙的声音,听起来无声无息。“希声”是符合“道”的,琴有太和之气,故谓“希声”,君子抚琴涵养中和之气,籍以修身理性,故而琴道千载传承。苏东坡诗云:“流水随弦滑,清风入指寒,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和心”,调理自身不和谐状态,使其达到中和、太和的境界,然后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以达到生态和谐、社会和谐。
 

      《道德经》又云“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清静为天下正”,《清静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常应常静,常清静矣”。无心之心,是为道心,是为真心,真心乃清静无染之心,也是应万境万变而永恒不变之心。内守元和自然之炁,自然而然就会安静,七情六欲就不能存在。静来自心灵,万物一起生长、循环往复,把心灵持守到极其宁静的状态,达到心灵极端空明。至此境界,静音亦然,弦上贞洁。急而不乱,多而不繁,渊深在中,清光发外。有道之士自然就做到了,而涵养很深的人淡泊宁静,心无尘翳,指有余闲,悠然可得矣。
      古仙云:“欲从心起,息从心定,心息相依,息调心静。”如果放下身心,合于大道的清静无为,便是道德崇高的人了。古琴归纳下指功夫,一在调气,一在练指,调气则神自静,练指则音自静。静下心来慢慢听、细细品,息下躁动的妄心,体味清净的真心,抚琴听琴皆能涵养心灵,提升修养。
 

      远,旷远,超脱,以神行也。《道德经》言“大曰逝,逝曰远”,是说“道”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返回本源,真正进入高境界。琴之远,是极其深刻的,也是智慧的超脱,凝聚了心神的内敛、含蓄、逸趣、灵感。
      琴声胸怀松缓舒畅,神思自然旷远,如太虚般开阔,远古般深邃,让心远离世俗生活,不再焦虑。静下来,空下来,心静神远,以至于忘我。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遵循的是自然规律,而琴也是如此,遵循自然规律,天人合一,群山绵延,无尽旷远。
      琴中真趣,便在白云处、山水间,不是孤单,不是寂寞,而是那份宏远和豁达、声音松沉低缓、沉静旷远,音量低微,譬如流水松风,虫吟鸟语,有着清静之美,古远之意,有了和风作伴,明月相依的清静之心,渐趋“心与妙会,神与道融”之境界了。
 
      中国古乐丝音一类本有琴和瑟,瑟在中古时代已渐渐失传,惟有琴传承至今,传承下来理由,就是因为它实在很高妙,难以让人割舍;不能推广,却也是因为它太高妙,难以使人领会。晋时嵇康《琴赋》盛赞“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大音希声,古道难复,不以性情中和相遇,而以为是技也,斯愈久而愈失其传矣。弹琴是与内心的交流,琴中有真言。久了便会领悟到“兴到而不自纵,气到而不自豪,情到而不自扰,意到而不自浓。这是对个人内心价值的坚守,也是“我心自照远还深”,“觉清凉,境界无边”,“上投青霄,唯占逍遥自在宁谧”。
      化道于身,早悟乐律,道洽琴心。道教典籍《重阳立教十五论·炼性》提到:“理性如调琴,弦紧便有断,慢则不应,紧慢得中,琴可调矣”。真正领悟琴的内涵,就不愿意把琴看作一种艺术,“夫琴者,闲邪复性乐道忘忧之器也”(宋·朱长文《琴史》),琴是合乎道的,修身理性,导养延年,这并非玄妙。琴确实与其他音乐不同,琴音直接与心灵碰撞。抚琴时,心平气和;听琴时,神志安定。循琴道之宏旨,琴品之自律。
      清人程允基谈得好,“琴为圣乐、君子涵养中和之气,籍以修身养性、当以道言,非以艺言也。”《庄子·天道》说“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也不过如此啊!
 
 
【注释】
1、五声是:宫、商、角、徵(zhǐ)、羽。
2、八音是: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它是按乐器的制作材料对各种乐器的分类,古琴属于“丝”。
3、据《史记•律书》,十二律是: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姑洗、仲吕、蕤(ruí)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yì)、应钟。
 
 
【附录】
《太古遗音·弹琴七要》
一曰学琴者欲得风韵潇洒,无尘俗气,而与雅乐称。二曰蓄琴欲其九德具备,无收庸材。三曰下指沉静,而不得暴躁。四曰曲调雅正,不挟淫哇。五曰不为俗奏,以玷古人之高风。六曰声无映夺,欲得纯正。七曰听欲静虑,不逐声色。
 
《太古遗音·十戒与十善》
弹琴有十戒:头不可不正。坐不可不端。容不可不肃。足不可不齐。耳不可乱听。目不可邪视。手不可不洁。指不可不坚。调不可不知。曲不可不终。
弹琴有十善:淡欲合古。取欲中矩。轻欲不浮。重欲不粗。拘欲有权。逸欲自然。力欲不觉。纵欲自若。缓欲不断。急欲不乱。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三十四期:一个全真道士的坚定道心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三十四期:《慈禧万寿碑》译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