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三十六期:保护秦岭的生态环境,道教界应该有一份担当
时间:2020-11-30    来源:八仙宫网络平台整理     作者:海宝明


      “一座秦岭山,半部中国史”。这是中华民族两大母亲河之间的一座山,中国北方之雄魂、南方之秀美的山水画卷以此为界徐徐展开;八百里秦川受到它的涵养和庇护得以风调雨顺;华夏文明的地理、思想、政治、文化之矩在这里承载。“在秦岭的南坡,有个地方叫商洛,那里的小路牵引着无数山峰走过,那里的清泉流趟着世代耕读的传说……”
      2020年4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首站来到位于商洛市柞水县的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东段,横跨秦岭主脊南北坡,蕴藏着众多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是物种遗传的基因库。保护区具有繁多的动植物种类和丰富多样的森林景观,以及天然山体、石体和水体景观资源,加上距离西安市较近、交通便利的优势,已成为“西安市的后花园”,是人们远离喧嚣都市感受自然、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国内考察,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重要议程。战“疫”以来,习近平继在浙江考察安吉余村、杭州西溪湿地后,陕西考察又深入秦岭,足见对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如一的重视。4月20日下午,正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强调,秦岭违建是一个大教训。从今往后,在陕西当干部,首先要了解这个教训,切勿重蹈覆辙,切实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秦岭之行,言出意明。保护秦岭美丽的自然环境,守护秦岭的生态,各级政府部门和党员干部无疑是工作的主体,社会各界人士都有一份责任,道教界人士和广大信众也应该有一份担当。
      建设生态文明,道教界有着自身特殊的优势。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崇尚自然,尊重生命,倡导和谐,特别是尊道贵德、道法自然、返朴归真、崇俭抑奢、上善若水、正己化人等思想理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个人道德修养,都具有积极作用。面对当今社会面临的许多环境问题,道教的生态智慧能够给与人们许多启迪。拓宽人们的思路,调整人的思维,帮助人们找到应对的办法。
      道教强调:道法自然,遵循自然的规律和法则。《道德经》昭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告诉人们天地万物是一个有机关联的整体,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世间万物包括人类都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和规律。自然界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宝藏,肆意的开发和攫取,逆天妄动就会导致“乱天之经,逆物之情,玄天弗成”(《庄子•在宥》)“水旱气乖忤,流灾积成,变怪不可止,名为灾异。”(《太平经》)的乱象。道家强调要顺应自然,因势利导,不可逆天而为。道教崇尚人与自然万物的平等。《道德经》昭示:“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强调人与自然万物的平等理念。这种理念对于治愈当今社会“人类中心主义”的心理病患无疑是一剂良方。道家认为,天地万物和人都是由道产生的道是万物之宗、万物之始、万物之源,人与万物同居道性,经过修炼都能达到与道合一的目的。道家强调尊重世间万物的物性、本性,不主观臆断,强加改变。《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物各自有宜。当任其所长,所能为。所不能为者,而不可强也。”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随造化之物性,顺自然之本性,无容私做法术,措意治之,放而任之,则物我全之矣。”强调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规律。
      道教反对毁林烧山、乱捕滥杀等破坏生态的行为。《太平经》说明:“山者,太阳也,土地之纲,是其君也。布根之类,木是其长也,亦是君也,是其阳也。火亦五行之君长也,亦是其阳也。三君三阳,相逢反相衰。是故天上令急禁烧山林丛木,......”道教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大自然中的山林、草木、土壤都有其阴阳协调的稳定性,烧山毁林,打破了阴阳平衡,必须严格禁止。道教强调,贵生厚德,尊重生命。《三天内解经》昭示:“真道好生而恶杀。长生者道也。死坏者非道也。死王乃不如生鼠。故圣人教化,使民慈心于众生,生可贵也;”道教反对乱捕滥杀的行为,《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卷三中》对乱杀行为进行了深刻的鞭挞:“其可谓杀机大发,万物遭殃,杀害无数生灵,罪业深重,皆为逆天叛道,必将报应,死后坠入九幽地狱,乃天下之大丑也。”
      道教提倡自然朴素的生活理念,与现实社会提倡的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相契合。《道德经》昭示:“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要求人们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奉行少私寡欲、低碳的生活理念。时至今日,道教质朴睿智的自然观,仍给人以深刻的警示和启迪。近年来,道教界在引导信教群众践行道教生态环保理念,弘扬优良传统,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在引导信教群众开展文明敬香,合理放生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弘扬道教的生态智慧,服务美丽中国建设,道教界还有很大的空间。道教界有识之士要进一步“做好道教生态环保思想的整理”,从当今社会实际出发,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深入挖掘道教传统文化中符合时代精神,助益社会发展、服务人民大众的优秀生态环保思想。在此基础上,以优秀的生态环保思想,引导信教群众服务美丽中国建设,扩大生态环保思想的践行队伍,为绿色发展助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的风采。”“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国文化的根柢在道教,挖掘传承道教的生态智慧,为建设美丽中国助力,是道教界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一个切入点和落脚点,契合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笔者认为,心动不如行动,传承道教的生态智慧,为绿色发展助力,应该从细节着眼,从身边、当下的小事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做起,从文明敬香做起,调整旧有的思维模式,摒弃不良的生产方式和消费习惯,秉承低碳、自然、绿色的生活态度。个人一小步,生态文明建设一大步,涓涓细流,汇成大江大河。举全民之力,生态文明建设就会迸发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保护生态环境,每一个人都有一份责任,只要有一份良好的心愿,每一个人都能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一份贡献。建设生态文明,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置身其中,都不应该是旁观者,爱惜我们的和谐绿美的家园,不要让青山绿水从我们的身边轻易的溜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三十六期:积善之家刚正有德,长真真人谭处端,优秀!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三十六期: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