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四十五期:传承道德薪火,守护华夏文明
时间:2022-11-24    来源:八仙宫网络平台整理     作者:信溪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古老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其气魄宏伟的大国风范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书籍蕴藏着华夏文明深邃的文化思想。这就是我们的中国,一个散发着文化魅力的国家。
       追溯到两千年前的一次文化繁荣,必然是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以老子为创始人的道家思想在在诸多学派中凸显出了生命力,道家思想的形成是以总结、发展、著典为主要路径,每一次思想的跳跃都经历了极长时间的众人积累。道家和道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人们习惯性地将道教称为道家、黄老。道家是以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为代表的学派,以追求“道”为最高理想,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以清净无为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道教,则是一种宗教实体,即“道”的教化或说教,或者说就是信奉“道”,通过精神形体的修炼而“成仙得道”的宗教。道教以道立教,以教化人,追求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目标,提倡个人长生久视、得道成仙。道教不仅有其独特的经典教义、神仙信仰和仪式活动,而且还有其宗教传承、教团组织、科戒制度、宗教活动场所。
       道家、道教的根本信仰都是“道”。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信仰,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在东汉至魏晋南北朝,东汉后期黄老道形成实体,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改造发展,道教的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渐趋完备。隋唐至北宋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尊崇,道教极为兴盛,社会影响极大,如道教的哲学、养生术、符咒法、科仪规章也更为完善。晚唐北宋以后,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开始出现。到了宋金时期,道教发生变革,在北方出现了全真道,南方出现了金丹南宗等新道派,宣传三教合一,注重内丹修炼,是这一时期道教的主要特点。明清两代,随着中国王权社会进入晚期,道教发展陷入停滞僵化,一直处于低谷。一九四九年后,道教的面目焕然一新。改革开放至今,在党和政府新时期宗教政策的指导下,中国道教的教务活动得到发展、人才培养成效显著、道教研究呈现繁荣景象,道教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开展对外友好交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道教千百年来,以其鲜明的民族性、广博的包容性和历史的传统性之特点,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乃至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均曾产生过重要影响。道教不仅尊道而且贵德,认为道为体,德为用,道为事物运转的规律性,德则是遵行这个规律的标尺。道教主张出世不忘众生疾苦,入世不计个人得失,体道修德,功德成神。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三清”(玉清、上清、太清)既是无上大道生化天地万物的三个过程(洪元、混元、太初三个大世纪),即道教的宇宙观,也是将“道”神格化了的三个最高天神。信众信仰道教神仙,是对内心的自省,对自身品质的加强,通过诵读经典,排除杂念,达成身心和谐的过程,更是对传统经典文化的传播与发扬。弘扬道教里的优秀文化,宣传道教里的优秀理念,可以为人心安定、环境保护、社会和谐发挥重要作用。
       喜迎二十大,百年新征程。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广大人民的梦,它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道教作为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要凝聚自身力量,坚持党的领导,努力践行中国梦。在党的精神指引下,广大道教徒须坚定不移地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发扬道教的积极作用,在践行中国梦的道路上展现新的风貌,展现新时代下道教的生机。
 
(本文为西安八仙宫响应陕西省宗教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周”活动的主题征文投稿文章之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四十五期:心系华夏,忠诚祖国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四十五期:幸生中华 爱国爱教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