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31~40)(金元之际/王志谨 述)
时间:2020-08-12    来源:八仙宫网络平台整理     作者:论志焕

【导读】
   
 《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简称《盘山语录》,《正统道藏 · 太玄部》有收录,为金元之际全真道士王志谨的答问集录,由其弟子论志焕所编集,共100余则,是一部专论性功修持的道教全真派典籍,编者论志焕称此书“诚为初机学道者之指南也。”
      王志谨(公元1177年—1263年 ),号栖云,金元之际全真道高士,曾隐居在盘山,后辈弟子称他为“栖云真人”。栖云真人师从广宁真人郝大通,更兼受到过长春真人丘处机的教导,继承着重阳祖师的全真道思想,被封赠为“惠慈利物至德真人”。


【三十一】
      师因人议住山,乃云:“修行之人,物来要识破,境来要应过,应过一番便同应过一举。”
      “
昔有道人住山,草衣木食,誓不下山,以为屏尽尘俗之累。一日,忽有二人各持兵仗来索饮食,先生旋煮山果以待之,未及软,其一人就釜中手取而尝,怒而言曰:‘此等物与人食!’便欲捣去釜底。先生初不言,见此二人怒色,兼以恶言激切。先生密谋,乃因事出外,探得所藏之棒,手按大呼云:‘二人出来,尔等未必近得我!’二人出门笑曰:‘先生住山养成如此胜心,不如下山为俗人去。’二人遂行,望之忽不见。先生方疑是圣贤校勘,悔之不已。”
      “此是境上试不过也。”


【三十二】
      师因众议不动心,乃云:“昔山东有道人于师傅处自言炼尽无明火,师云‘无明火尽则心不动,便是好人。’他日师密遣人试之,日暮造门,庵门已闭。其人厉声,以杖大击其门,先生内应,声已不顺,勉强开门。来人形状暴躁,先生见之颜色已动,又至堂上,其人不解履便跳上座,殊无礼貌。先生大怒,深责其人。其人拱手笑云:’某非敢如此,师令某来校勘先生不动底心来,今未及试已见矣,不须再勘。‘其人大惭,无言可对。
      
大抵修行人虽有功夫,岂敢自矜?不觉时便勘脱。其时实到灰心槁形,则无自夸之念;既自矜夸,便勘脱矣。便直饶到得不动处,向上更有事在。 ”


【三十三】
      师因人论居圜(音环)守静事,乃云:“昔有道人坐圜有年,一日众人请出,随意行止,旧友见而问之曰:‘师兄向静处得来底,于闹处可用,未知师兄得到端的不动处也未?’其人傲然,良久不言。友人进云:‘某有试金石,可辨真伪。师兄试说汝数年静处得来底心,看如何也?’其人云:‘静处有甚么可说?’友人曰:‘似恁(同您)么,则披毛戴角还他口债去也。’其人忿然大怒,以至出骂。友人笑曰:‘此是汝圜中得来底也?果试出矣。’其人遂怨,终身绝交。
      
此人不曾于境上炼心,虽静坐百年,终无是处。但似系马而止者,解其绳,则奔驰如旧矣。”

■ 圜,环堵也,中起一屋,筑圜墙闭之,别开小牗以通饮食,便人送也。绝交友,专意修行也。
 

【三十四】
      
师尝云:“修行之人,如大匠斫(音浊)木,先正心墨,然后于偏邪分外处渐加斤斧,就正成材,随宜使用,不得动着心墨。若失了心墨,则无所取法矣。偏邪削尽,心墨端然,自与他相应,可以成就一切器用也。 ”


【三十五】
      师有云:“修行人常常心上无事,正正当当,每日时时刻刻体究自己本命元神端的处,明白不昧,与虚空打作一团,如此才是道人底心也。积日累功,自有灵验。所以见种种作为不如休歇体究自己去,若一向物上用心,因循过日,却与俗心无异也。 ”

【三十六】
      师因众议住持院门,乃云:“修行人住院,须量气力,运动简省,轻快过日,不可与世俗一般争名竞利,却失了当初本心,却忘了性命大事因缘,此是正理也。若能于此炼磨心地,不肯处肯去,苦处当去,得心安稳不动。接待十方,自利利他,安心积行,功行两全矣。若不炼心,认物为我,则一向悭贪习性,窄隘罪过寻俗,误却前程矣。 ”

【三十七】
      师因劝众住丛林,乃云:“丹阳真人有词云:‘学道住丛林,校浅量深,择其善者作知音’。若是未能明至理、挈领提衿,凡在丛林递相指教,提纲挈领,共修无上心地大法门,非小可事。
      
有等无见趣底,不寻知友,不住丛林,漫说云游,又不论心地。南去北来,千山万水,空费草鞋,只寻便宜自在处,触着磕着又早走也。及要快着自己寻好住处,兼觅因缘,如此出家,不知甚么是自己紧切处,不知怎生过日?只图自在便是了也!
      
殊不知前面有底生死决定到来,看汝着甚支吾?岂可因循过日,虚度时光?当初出家图个甚么?惺惺君子,细细思之! ”

【三十八】
      师因作务人有动心者,乃云:“修行人外缘虽假,不可不应。应而无我,心体虚空。事来无碍,则虚空不碍万事,万事不碍虚空。如天地间万象万物皆自动作,俱无障碍。若心存我相,事来必对,便有触拨,急过不得,撞着磕着,便动自心,自心既动,平稳不得,虽作苦终日,劳而无功也。
      居大众中,及有作务,专防自心,不可易动。常搜己过,莫管他非,乃是功行。事临头上,便要承当。诸境万尘,不逐他去。自心明了,一切莫辨。如此过日,初心不退,自获大功也。 ”
 
【三十九】
      师云:“修行人有一分功夫,便生一分胜心;有十分功夫,便生十分胜心。既有胜心,则有我相,我相胜心作大障碍,如何得到心空境灭也?
      
却要重添决烈,把自己身心(音错,有放置的意思)在万物之下,常居人后,自念千万不如人,然后可以遣却矜胜之心。心同太虚则无我也,无我则与道相应矣。”

【四十】
      
师云:修行之人静中境界甚有多般,皆由自己识神所化,因静而现,诱引心君,岂不闻古人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语出佛教《金刚经》)心欲遣识,识神尚在,便化形象,神头鬼面,惑乱心主;若主不动,见如不见,体同虚空,无处住着,自然消散,无境可魔,无物可坏也。
      昔有道人,心得休歇,一日坐间忽见恶鬼无数,乘空而来。其人安定此心,体若虚空,冥然不辨。拼此一身,任生任死,其魔自散。为有主在,寂然不动,岂有魔魅?妄心未尽,故显此相。体性湛然,则自泯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21~30)(金元之际/王志谨 述)
下一篇:《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41~50)(金元之际/王志谨 述)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