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养生要义
时间:2019-10-24    来源:八仙宫网络平台整理     作者:佚名

\

      尤乘,字生洲,号无求子,清代医学家。尤公对脏腑甚有研究,他在《养生说》中,提出了五脏养生要言,其论述概不用药,主要讲述摄养之法。尤生洲说 “疗身不如疗心”,认为人的生命以五脏为主体,有协调脏腑的功能,是一条重要的养生法则。

戒怒—养肝第一要务
      
肝喜条达,有疏泄功能,能调畅人体气机。尤生洲告诫人们 “怒易伤肝”,因为忿怒可阻塞气机而不舒,使其疏泄条达功能失调。肝病易出现“薄厥”(相当与中风)等病,多与爱生气,易激怒有关。尤生洲写道”书云:大怒伤肝,血不荣于筋而气激矣。气激上逆,呕血、飧泄、目暗,使人薄厥。《名医叙论》曰世人不终善寿,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乏肌肉,正气日衰,邪气日盛,摧残身心非浅也。陶渊明诗曰:怒气剧炎火,焚和徒自伤。触来勿与竞,事过心清凉。“

寡欲—养心之道
      
“养心莫善于寡欲,目无妄视,耳无妄听,口无妄言,心无妄动,贪嗔痴爱,是非人我,一切放下,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然,应以自然,信其自去,忿怒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以养心之法也。”尤生洲先生这一番话对于人们日常如何养心很有帮助。中医学认为,“心”为“君主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指出了“神明”在思维,调节行为和统帅全身生理活动等中的特殊机能,而这些都是由“心”所主。
      
生洲先生又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人有“七情六欲”,欲望过大,好高骛远,心神必然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乱而不定,必然忧乱脏腑,耗伤气血,轻则招生疾病,甚至催人衰老,减短寿命。“他告诫人们,“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节食—保养脾胃良方
      
如何保养脾胃?尤氏主张节食。他说 “欲不可过,过则湿而不健,食不可过,过则壅滞而难化。因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故宜‘常令欲少’,少吃禽兽肉,茹素则心清而肠胃厚。”《本草纲目》云 “饱食不节,杀人顷刻”。《退庵随笔》中说 “所食欲多,心愈塞,年愈损。”所以,“肥而不寿,是百病之源”。

养气——养肺要旨
      尤先生在《养肺论》中指出肺主统帅一身之气,而“七情之客,皆气主之”,所谓调节七情以养气就可直接养肺。此外,慎言语,节饮食,也可以防止肺气耗伤。肺主一身之气,是指人体一身之气皆归属于肺,受肺之统领,凡元气、宗气、卫气、营气等,皆需要通过肺的呼吸得以敷布而人体中各脏腑功能活动之气及经络、营卫之气,皆赖肺的调节而实现其升降出入,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作用。可见,肺为气之主宰。正如《素问·五脏生成》中说 “诸气者,皆属于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精神活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举痛论》说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尤先生说 “调节七情以养气,就可直接对肺腑保养。因为情志的种类与五行、五脏相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心病及肺,心气不足,则血运无力,从而导致肺之气血不畅。脾病及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的津气依靠脾运化生成水谷精微提供。如果脾气亏虚,气血生化不足,常引起肺气不足。肝病及肺,肝的疏泄失常,可影响肺气的肃降,使肺气痹阻。肝病累及于肺,导致肺之功能失常。肾病及肺,肾阳不足时,气化不行,水液泛滥,亦可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由此可见,情志所对脏腑的影响,都可波及到肺,使其功能受到不同的影响。调节七情对于五脏功能都有良好作用,也是直接对肺脏的保养。慎言语,可以防止肺气耗伤。节饮食,尤其是少食肥甘厚味可防止胃肠炽热,不使痰火胶结于肺,使其肺络免于阻闭,都利于养气利肺。

惜精——养肾之要
      
尤先生言“肾藏精之理”,主张寡情欲,节房事。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精的盈亏,决定人的生长、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人们常说“未老先衰”,就是因为肾虚之故。明代医家张景岳说 “五脏为人身之本,肾为五脏之本。故欲长寿,须补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药王孙思邈《养生百字铭》
下一篇:健康的身体离不开精气神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