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居士团体 > 正文

我与八仙庵的缘分
时间:2017-09-15    来源:八仙宫网络平台整理     作者:韩缓之

 
一、仙地求子前缘生
      八仙庵,西安人妇孺皆知的名字。知道八仙庵,知道那是一座道教的庙。
      我自小在西安城的东关地区长大,住所离八仙庵仅隔着一条街的距离,但由于家庭没有宗教情感,因此从没有踏进过道院一步。不过曾和母亲聊天,得知她当年身怀六甲之际为求平安得子,跟随长辈在一个月望之日去了道观。在第三重院落的斗姆殿礼拜神仙之后,值殿的坤道从供桌取下一枚鲜桃,递在怀有身孕的母亲手上。当下,母亲便恭敬地将桃子捧在手里,在殿外再次对着神像作揖谢恩。
      桃子,在道教中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是吉祥如意、福寿安康的象征;而斗姆元君,也因为尊居“众星之母”的崇高地位而受到无数求子者的礼拜。尽管那时的母亲并不知道这些文化内涵,但她明白这颗桃子是供奉过神仙的,吃下去一定会和神仙结缘、保佑自己。一枚仙桃,寄托着母亲对未出世孩子的深切期盼,希求孩子健康出生,平安成长。
      这便是我和八仙宫(庵)最初的缘分。

\

图为作者绘画
 
二、微信闻声做义工
      18岁那年,我考上了大学,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产生了兴趣,并开始自学《论语》,穿起了汉服。我是一名艺术生,主攻美术类专业,也接触过微信运营。在一些没课的空闲时间便会背上画具,去一些寺观古迹写生。2014年冬,一个雪花纷飞的上午,我记事后第一次来到八仙宫。那时的我没有别的想法,只是想在里面搜集一些绘画的素材,顺便观赏院中的雪景,不负满天飞花的深情。
      在殿堂外的宣传牌示上,我发现了八仙宫微信公众平台的二维码,便很随意地掏出手机扫码关注,也没有怎么留意这个平台。说实话,我也是后来才从每天的文章推送中才得渐渐地了解了八仙宫,虽然从小在这附近长大,但如果没有微信、微博这些新媒体的传播,估计我再过十几二十年也不会知道八仙宫是仙人吕洞宾遇师入道的圣地,在道德的感召下一天天地在完善自身。
      大学的生活节奏缓慢而清闲,使我有更多的时间研读自己喜欢的经典,画自己想画的作品,出行右祍、挽发成髻,希慕古圣先贤。这期间我更是参与了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沉浸在交友之乐,可欢愉过后总感觉少些什么。这时回首想起来,也许缺得是一门深入的耐心,正如道教所教导“抱一”的思想。2015年8月,八仙宫微信和微博发布了招募义工的消息,条件上有“编辑、制图、设计”,这正是我所擅长的,就应召投了简历等待回复。
      对于做义工,我其实并没有什么目的,如果有私心,那便是希望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冥冥之中自有缘分,几天后,主管八仙宫网络平台的付薇主任联系到了我,我们约定在七月十五中元节于八仙宫见面。那天和付主编交谈的很愉快,在她的带领下参加了当日的法会。随后的几个月里,我便更多地参与到八仙宫组织举办的一些活动中,为每次的活动制作宣传海报,并在付主编的指导下尝试作文,还自行白描出八仙宫的美景,装裱成画。慢慢地,八仙宫就成了我常去的地方。
      2015年的年末,付主编找到我,希望我可以通过自己所学专业,将八仙宫的微信排版得更加美观、阅读更舒适些,我欣然地接受了。
\

图为作者绘画
 
三、不磨心性近道难
      受到付主编的重托之后,我每天的任务就是要在她的选文之后,对微信文章进行编辑,然后再由她审定,发送给全国各地关注八仙宫微信的道友善信。八仙宫的微信订阅号坚持日更,每天都有三篇文章,这就要求了编辑不仅要有基本的编辑能力,还要具备传统文化基础和一定的道教知识。
      因为我白天要在学校上课,所以只有通过晚上的时间来进行编辑,大篇的文字整理和图片经常会让学习一天的我感到心烦。更加无奈的是,有时编辑好后,付主编又会让我返工重做,审核不通过。道门常言“心性不过关,修道如登天”,我那时心性就很不好,曾一度想过放弃,但既然答应了要接手,总不能随随便便地扔下。
      于是,再多的文稿我也只能尽力地整理,一遍遍交给付主任审阅。当然,我也很佩服付主编,能够信任一个在校大学生运营好一个全国知名道观的微信平台。2016年,我拜了付主任为老师,执弟子礼,八仙宫微信的编辑工作也从“任务”变成了“日常”,为了不辜负老师的嘱托,不让广大关注八仙宫微信的信众失望,我更加认真对待了。
      从微信消息被召至今,我仅仅在八仙宫呆了两年,但自己也确实得到了成长。正因为有了八仙宫网络平台,我得遇了恩师,幸甚至哉。


\

图为作者绘画

相关热词搜索:居士

上一篇:学道之路,才刚刚开始
下一篇:感恩平台,回归信仰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