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
时间:2015-11-14 来源:秦川飞鸾集整理
【导读】
《太上感应篇》千余字,宣扬了“天人感应,劝善惩恶”的理念,所谓“感应”是指善恶报应,由天地神鬼根据世上人们的所作所为给以相应的奖惩,因此,开篇即以十六字“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为纲,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朴素因果观念,指出人要长生多福,必须行善积德,并列举了二十六条善行和一百七十条恶行,作趋善避恶的标准,强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太上感应篇》不局限于道家高深玄奥的教义,而是着重阐明一套既符合太上道德为根基,以儒家道德规范和道释宗教规戒为标准的立身处世准则,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言行,特别是有助于维护国家、社会、家庭的秩序与和谐,故而成为道门中修善积福、济世教化的书籍。同时,《太上感应篇》以“行善得道”的方式从现实生活的层面,提出了修道证道的另一法则,这使得世俗道教从精神道教的心灵修炼方式中分离出来,满足了人们渴望通过简单方便的现实生活方式达到得道成仙的人生境界的愿望。
《太上感应篇》千余字,宣扬了“天人感应,劝善惩恶”的理念,所谓“感应”是指善恶报应,由天地神鬼根据世上人们的所作所为给以相应的奖惩,因此,开篇即以十六字“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为纲,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朴素因果观念,指出人要长生多福,必须行善积德,并列举了二十六条善行和一百七十条恶行,作趋善避恶的标准,强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太上感应篇》不局限于道家高深玄奥的教义,而是着重阐明一套既符合太上道德为根基,以儒家道德规范和道释宗教规戒为标准的立身处世准则,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言行,特别是有助于维护国家、社会、家庭的秩序与和谐,故而成为道门中修善积福、济世教化的书籍。同时,《太上感应篇》以“行善得道”的方式从现实生活的层面,提出了修道证道的另一法则,这使得世俗道教从精神道教的心灵修炼方式中分离出来,满足了人们渴望通过简单方便的现实生活方式达到得道成仙的人生境界的愿望。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è)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见他失便,便说他过;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材能可称而抑之。埋蛊(gǔ)厌人,用药杀树;恚(huì)怒师傅,抵触父兄;强取强求,好侵好夺;掳掠致富,巧诈求迁;赏罚不平,逸乐过节;苛虐其下,恐吓于他;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斗合争讼,妄逐朋党;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冒于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毁人称直,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施与后悔,假借不还;分外营求,力上施设;淫欲过度,心毒貌慈;秽食餧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压良为贱,谩蓦愚人;贪婪无厌,咒诅求直。
相关热词搜索:注释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