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爱教, 道教是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宗教
时间:2017-01-19 来源:八仙宫弘道部整理
作者:陈信泉
在当今,习主席提出“中华民族复兴梦”的宏伟目标,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只有响应国家的号召,自觉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今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对各宗教提出的重要要求,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如何走好中国化道路。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举爱国爱教旗帜,真正做到爱国爱教二者的统一,爱国是道教几千年的优良传统,道教徒每天功课经中都祈祷国家太平,人民安乐,上报四恩就包含着国家的恩情,有国家的稳定才有宗教徒安心修持的大环境,有国兴才有教兴,中国虽然是政教分离,道教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一体的,爱国是道教的本分,是道教教义的要求,爱国就是爱教。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道德经》“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心为心”、天道无私利人的宗旨是契合的,这也是无神论者和有神论者相通的地方,要明辨是非,要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同心同德维护政治的稳定。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道教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对中国文化有天然的感情,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道教要把道观作为平台,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媒体网络传播正能量,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和谐、包容、中正、自强的精神,增强信教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并对道教经典作出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的阐释,引导信教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引导信教群众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承担起道教济世利人的职责使命,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开展社会公益事业,扶危济困,针对老龄化问题,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做出合理的服务方式。加强道教自身建设,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特别随着旅游业发展,宗教内部也受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唯利是图、贪图享乐、管理混乱、戒律松弛、不务正业的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世俗化不是道教本来的面目,只有加强自身建设,回归道教修德证道、积累功德、超越世俗的正统道路,才能真正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国家社会。团结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团结不同宗教的信教群众,在不同宗教信仰之间找出善、圆融、和谐的共同之处,架起与其他宗教沟通交流的桥梁。要坚决抵制宗教极端化以及极端势力,抵制民族分裂势力,坚决抵制民粹主义,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自觉回归中国正统,自觉抵制非法传教人员“去中国化”、“仇视共产党”的传教,抵制文化侵略宗教渗透,引领信教群众认清邪教的危害。自身要因地制宜,入乡随俗,保持优良传统习俗,大力倡导传统节日的传承,通过传统的礼俗引导信教群众怀慎终追远、知足感恩之心,以及对传统习俗的认同和亲近。
道教是根植于中华传统的宗教,骨子里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天然的热爱、认同,几千年来一直担负弘扬传统弘扬正道的责任,利益国家和人民,也会一如既往发挥自身积极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中与时俱进,为中华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天柱山 · 悟道
下一篇: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全面复兴传统文化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