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教生态环保观
时间:2016-01-10    来源:八仙宫弘道部整理     作者:胡诚林道长

     环境与气候问题已成为当前全球所面临的最严峻、最迫切的核心问题。全球气侯温暖化,两极冰川快速融解,海平面不断上升,很多地处低洼的国家和地区面临被迫迁移,而大大小小的飓风、洪水、干旱、火灾、地震和各种莫名的瘟疫等自然灾害,更是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再加之因政治、经济等利益诱发的局部冲突和战争等,都正在挑战人类的古老文明与持久和平,威胁着一切有情生命、加剧了生态和气候恶化的进程。
     面对不容辩驳的事实和真相,我们应再度回归到老祖宗们倡导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古老生活理念中去,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努力为防止环境恶化、维护生态平衡,奔走出力。
     在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的主张上,道教首先提出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宏观环保思想。认为,物之所生各赋其性。顺其性而辅助之,故能长久长生,反之则形消命灭。故《周易》中有“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阴符经》则曰:“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说明天地人三者一体,有互为借助、生化的作用。而维系好三者关系的关键在于认识其内在的规律性,把握好适度性,即相宜、和谐。道教的这一环保思想着重强调了要复归万物自然天成的本能,不以人的意志力改变其自然本性;进一步指出了人与万物的关系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和谐整体,故人类应该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效仿自然、保护自然,进而和大自然合而为一、共生共荣。
     其次是,倡导崇尚节俭、反对奢华、抑制浪费、损益盈虚的生活主张。道祖老子曰:“吾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易经》云“人道恶盈而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损益盈虚、与时偕行”;道教全真龙门派邱处机祖师则进一步指出“粒米文钱俱皆有所关系,乃世之膏脂,农夫之血汗,非用心以难消,岂无功而受”;而道教《初真十戒》第八戒亦规定“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恤贫穷”。这里均强调并指出在生活方式上奉行朴素易简、节俭知足之道;在资源分配上坚持供需平衡、“去甚去奢”的原则;在发展理念上讲求控制数量、讲求精良的战略等,才是维系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其三是,推崇万物有灵、众生平等、惜爱物命、重生贵生的生命至上精神。主张万物有灵、众生平等、惜爱物命和重生贵生的精神,源于道教认为万物皆禀道而生,故一切蠢笨灵巧都禀赋“道性”、天生“有情”。“道性”的根本即本性自然、处物平等、无形无名、运化自如、和谐为一;“有情”的核心是尊重物性、慈爱和同、不思杀念、怜悯众生。而人类作为万物中的有机部分,其同样禀道而生、本性含情,与万物处于齐同平等、共生共荣的状态。
     基由这一思想,道教不光十分重视、热爱人类自己的生命,也极为尊重、保护其它所有生命物种,甚至小到“昆虫草木,犹不可伤”的程度。如:《文昌帝君阴骘文》就要求“勿登山而网禽兽,勿临水而毒鱼虾”;道教最基本的五戒中的首戒就是“戒杀生”;道祖老子则强调,只有“天地相合,乃降甘露”。这与儒家“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而不忍食其肉”的爱生思想是一致的。可见,保护生态平衡、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贵在珍爱一切有情物类,重在改变人类自身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关键是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实现主观意愿与客观要求的和谐。
   综上言,道教信奉、行持的这一生态环保思想,是以尊道贵德为基础,以惜爱物命、和谐平等为前提,以顺物之性、朴素自然为法则,以谦下不争、可欲有度为境界,以持续发展、共生共荣为目标的一种宗教普世情怀的体验。这一宗教普世情怀体验,集中体现了道教由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到对社会、自然之广博关切的泛爱精神与济世责任。这种精神与责任,也恰恰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最需要奉行和坚持的法则。

相关热词搜索:道教 生态

上一篇:胡诚林道长在陕西道教界开展“九九敬老爱老护老”活动上的致辞
下一篇:胡诚林道长向大家送上丙申年的新春祝福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