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功累德,奉行善事
时间:2016-02-19    来源:八仙宫弘道部整理     作者:闵智亭

\
 
道教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社会道德和伦理道德,提出「为道者当先立功德」。《老子想尔注》说:「夫欲宝精,百善当修,万善当备」。《抱朴子内篇对俗》说:「欲求天仙者,要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又说:「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也」。
 
道和德,是道教信仰的核心教理,由之而演生的诸多教义,是对道、德的行持。道无形,以德彰显,故「德」者得也,谓得道果也。道德在社会生活、人际关系中有著重要作用。在教内,道教认为「道」「德」是不可分的。修道是自身心灵建设,修德是自身行为建设。心灵完美,行为完美,则谓之道全德备,这样才称得上是个有道德的完人。然而道无形迹,道需德以彰显。一个人说他的心多么好、多么善,如果没有实际行动表现出他的善功德,这样的人是不会被人们尊敬的,反而会被人耻笑。
 
道教以测隐悯物为善念──道心;以苦己利人为善行──德行。所以道教讲修道与积德并重,讲道无德不立,故修道不积德是不能得证果成真的。
 
道教的人生处世观,是出世与入世并重,出世法是自我完善身心修养的独善操守,讲究全抛世事、心底下工,但也不是块然无心,而是常存利济。入世法是应机行道的兼善普惠,讲究大起尘劳济人利物拯危救难,但也决不居功傲物,心存功利,而是常存急流勇退。「功成不名有」,「功成而身退」,独善、兼善,顺应自然,这就是道教人生处世观。
 
道教把澄心定意,打迭神情,勿动勿作,真清真静,抱元守一,存神固气,谓之真功。把修仁蕴德,济贫救苦,见人患难,常行拯救之心,所行之事先人后己,与物无私,谓之真行。静以修身,动以利物,是道教的日用道德,也就是所谓之功行。世上万物都不是可宝贵的,惟有生命最宝贵;世上万物都不属于自己,惟有德行属于自己,「德大鬼神钦」。金玉满堂,死了一样也带不走,只有积的德行能随你走。行善积德,不做坏事,在生心地安逸,来也有好报。《易经》有云:「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感应篇》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积功行善,是道教徒的本分,望修道者勉而行之。

相关热词搜索:道教

上一篇:貴生重生,得道成仙
下一篇:道教人生处事哲学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