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门道语》第二十九期:榆林黑龙潭道观
时间:2018-10-27 来源:八仙宫网络平台整理
作者:琴心悠悠
龙,在中国和天地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联系。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龙是正义化身,炎黄子孙赋予龙诸多美好善良之心性。龙可代表英雄,其形象几乎活跃于各个层面和领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感召力,是理想中英雄之典型。
黑龙潭道观位于榆林市城南60公里镇川镇红柳滩村东南,距米脂县城约15公里,规模焕然,庙内旌伞林立,匾额争悬,1984年列为榆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榆林黑龙潭道观的龙文化信仰经久不衰,龙王遍洒甘露于危难之际,广施雨露于焦渴之时。黑龙潭道观,潭和庙都与龙有关。庙名黑龙王庙,潭不离庙,庙不离潭。当地人及周边香客,都说黑龙潭的黑龙王很灵验,求财问病,总会来此抽签打卦。
道观主祀龙王“黑龙大王”,相传每遇苦旱之年,四乡百姓均到此处祭祀求雨,有求必应。传说古时郑氏女在河边洗衣时吞食仙桃而生五龙,坐化成仙,为榆林镇川镇葛村龙峁庙之神。明代正德年间民众在镇川镇红柳滩村后老畔山谷建立了黑龙潭道观,清光绪和民国年间曾几度重修扩建,形成了由正殿、卷棚、钟鼓楼、牌楼、旗杆、石狮、石阶和戏楼等组成的建筑群,其中有壁画百余幅,匾额争悬。农历六月十三日庙会期间,临近陕、晋、蒙、宁、甘五省游人香客蜂涌来潭,祈雨问病,进香祷祝,络绎不绝。
清光绪年间,水军将领张耀出征倭寇,在台湾海峡屡战不胜。某夜梦见一黑脸老者,自称是黑龙潭黑龙大王,教其战法。此日张耀依法布阵,果然大获全胜。随后,张耀奏明朝廷,光绪帝仰黑龙大王神威,敕封为“灵应侯”,御书“功簿威霖”,并赐半副銮驾。自此,黑龙大王威名远播,庙宇殿堂香火不断,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文革期间道观遭遇暴刧,殿宇古迹摧毁几尽,潭水枯竭。但十数年后忽见潭眼泉水流出,龙神灵光重现。附近乡民集资于1980年开始修复所有建筑,并始建了龙盛殿、龙母宫、卷棚、东西长廊、牌楼和镇山石狮等,并重塑龙王金身。
黑龙潭庙前有一座石牌楼,系民国20年修建,前额刻“敕封灵应侯”,后额“黑龙大王神祠”。浮雕有八仙捧寿、二龙戏珠、琴棋书画等图案。石牌楼造型美观,格局别致,是石刻工艺佳品。过了石牌楼,登石阶共48级,进入庙院。左右分列石狮子、石旗杆各一对,旗杆上各有两层四方石斗。南北有钟鼓楼,正殿内壁画色泽艳丽,讲述的正是传说故事。其南侧有新建的五龙宫和龙母殿。
在黑龙神祠旁的山崖处,有一个卵形泉口,直径约6寸,深不可测,当地人称为“海眼”。终年流出涓涓泉水,如蛟龙吐珠,故有榆林旧八景之一的“龙穴藏珍”。来到黑龙潭,总不能忘了饮一口清冽的泉水,人们都怀揣着虔诚的心态,争先恐后地接取从岩缝中渗滴出来的泉水,据说这泉水有去病辟邪的功效。此地乡亲言说,喝了黑龙王的神水,解愁去病,心旷神怡!
黑龙潭的神奇传闻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建庙五百多年来已与陕北及相邻五省区的广大民众心灵相通,水乳交融,其普济众生,有求必应的声望名闻塞上。特别是每年农历六月十三的庙会,庙会期间数以几十万计的游者和信众蜂拥而至,延绵四公里的庙会会场人如潮涌,络绎不绝,人们怀着赤诚之心祈求平安幸福、五谷丰登、年年有余,这都成为陕北高原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
1986年,黑龙潭文管所所长王克华历时三年,组织资金340万元,大兴土木,在山门口兴建巨型龙门和汉白玉石狮,两侧修百间“长廊”。山前的龙门牌坊四柱三门七楼,牌楼宽14.4米,高13.96米,重140多吨,浮雕52方上嵌用五、七斗结构,三、五、七举劈山封顶等传统工艺雕筑,气势雄伟磅礴。龙门顶额正上方刻有“龙门”,背面为“育仙”共四字。龙门、玉狮精筑细刻,浮雕规模宏大,图案栩栩如生,堪称传统雕刻之典范,在全国亦首屈一指。
1988年在王克华的带领下,黑龙潭绿化了周围十几个山头的千亩荒山,引进八百余种珍稀树木,建成了山地树木园。黑龙潭成功建成山地树木林后,利用香火赞助等收入,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和福利事业。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扶贫济困,造福于民。十几年来,他们为镇川周围的其他学校解决了用水、用电的困难、改善了办学条件。1988年利用庙会资金成功创建了树木园,栽植引进榆林地区濒危树种、植物和花卉847个品种,获榆林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使黑龙潭成为首个庙会生态旅游区,吸引榆林市60个寺观仿效,掀起种树、种草、种花的绿色热潮。黑龙潭还投资一百多万元,建成可灌溉两千多亩土地的抽水站和六千万容量的蓄水池,使红柳滩村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为完善黑龙潭道教活动场所的设施,道观增建慈航殿、山神殿等,2015年7月7日,黑龙潭道观举行慈航殿落成典礼暨神像开光法会。2018年7月22日,黑龙潭道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揭牌仪式举行,8月16日,黑龙潭道观管委会举行“黑龙潭发展史馆揭幕暨领衔创建人王克华逝世十周年纪念活动仪式”,黑龙潭发展史馆,着重介绍黑龙潭道观及景区的发展,赞颂了绿色使者、弘道楷模王克华振兴道教、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感人事迹。
黑龙潭道观,群山围抱,绿树掩映,九潭连环,泉流涌动,涛声依旧,清风拂古。身临其境,足以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黑龙潭道观位于榆林市城南60公里镇川镇红柳滩村东南,距米脂县城约15公里,规模焕然,庙内旌伞林立,匾额争悬,1984年列为榆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榆林黑龙潭道观的龙文化信仰经久不衰,龙王遍洒甘露于危难之际,广施雨露于焦渴之时。黑龙潭道观,潭和庙都与龙有关。庙名黑龙王庙,潭不离庙,庙不离潭。当地人及周边香客,都说黑龙潭的黑龙王很灵验,求财问病,总会来此抽签打卦。
道观主祀龙王“黑龙大王”,相传每遇苦旱之年,四乡百姓均到此处祭祀求雨,有求必应。传说古时郑氏女在河边洗衣时吞食仙桃而生五龙,坐化成仙,为榆林镇川镇葛村龙峁庙之神。明代正德年间民众在镇川镇红柳滩村后老畔山谷建立了黑龙潭道观,清光绪和民国年间曾几度重修扩建,形成了由正殿、卷棚、钟鼓楼、牌楼、旗杆、石狮、石阶和戏楼等组成的建筑群,其中有壁画百余幅,匾额争悬。农历六月十三日庙会期间,临近陕、晋、蒙、宁、甘五省游人香客蜂涌来潭,祈雨问病,进香祷祝,络绎不绝。
清光绪年间,水军将领张耀出征倭寇,在台湾海峡屡战不胜。某夜梦见一黑脸老者,自称是黑龙潭黑龙大王,教其战法。此日张耀依法布阵,果然大获全胜。随后,张耀奏明朝廷,光绪帝仰黑龙大王神威,敕封为“灵应侯”,御书“功簿威霖”,并赐半副銮驾。自此,黑龙大王威名远播,庙宇殿堂香火不断,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文革期间道观遭遇暴刧,殿宇古迹摧毁几尽,潭水枯竭。但十数年后忽见潭眼泉水流出,龙神灵光重现。附近乡民集资于1980年开始修复所有建筑,并始建了龙盛殿、龙母宫、卷棚、东西长廊、牌楼和镇山石狮等,并重塑龙王金身。
黑龙潭庙前有一座石牌楼,系民国20年修建,前额刻“敕封灵应侯”,后额“黑龙大王神祠”。浮雕有八仙捧寿、二龙戏珠、琴棋书画等图案。石牌楼造型美观,格局别致,是石刻工艺佳品。过了石牌楼,登石阶共48级,进入庙院。左右分列石狮子、石旗杆各一对,旗杆上各有两层四方石斗。南北有钟鼓楼,正殿内壁画色泽艳丽,讲述的正是传说故事。其南侧有新建的五龙宫和龙母殿。
在黑龙神祠旁的山崖处,有一个卵形泉口,直径约6寸,深不可测,当地人称为“海眼”。终年流出涓涓泉水,如蛟龙吐珠,故有榆林旧八景之一的“龙穴藏珍”。来到黑龙潭,总不能忘了饮一口清冽的泉水,人们都怀揣着虔诚的心态,争先恐后地接取从岩缝中渗滴出来的泉水,据说这泉水有去病辟邪的功效。此地乡亲言说,喝了黑龙王的神水,解愁去病,心旷神怡!
黑龙潭的神奇传闻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建庙五百多年来已与陕北及相邻五省区的广大民众心灵相通,水乳交融,其普济众生,有求必应的声望名闻塞上。特别是每年农历六月十三的庙会,庙会期间数以几十万计的游者和信众蜂拥而至,延绵四公里的庙会会场人如潮涌,络绎不绝,人们怀着赤诚之心祈求平安幸福、五谷丰登、年年有余,这都成为陕北高原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
1986年,黑龙潭文管所所长王克华历时三年,组织资金340万元,大兴土木,在山门口兴建巨型龙门和汉白玉石狮,两侧修百间“长廊”。山前的龙门牌坊四柱三门七楼,牌楼宽14.4米,高13.96米,重140多吨,浮雕52方上嵌用五、七斗结构,三、五、七举劈山封顶等传统工艺雕筑,气势雄伟磅礴。龙门顶额正上方刻有“龙门”,背面为“育仙”共四字。龙门、玉狮精筑细刻,浮雕规模宏大,图案栩栩如生,堪称传统雕刻之典范,在全国亦首屈一指。
1988年在王克华的带领下,黑龙潭绿化了周围十几个山头的千亩荒山,引进八百余种珍稀树木,建成了山地树木园。黑龙潭成功建成山地树木林后,利用香火赞助等收入,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和福利事业。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扶贫济困,造福于民。十几年来,他们为镇川周围的其他学校解决了用水、用电的困难、改善了办学条件。1988年利用庙会资金成功创建了树木园,栽植引进榆林地区濒危树种、植物和花卉847个品种,获榆林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使黑龙潭成为首个庙会生态旅游区,吸引榆林市60个寺观仿效,掀起种树、种草、种花的绿色热潮。黑龙潭还投资一百多万元,建成可灌溉两千多亩土地的抽水站和六千万容量的蓄水池,使红柳滩村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为完善黑龙潭道教活动场所的设施,道观增建慈航殿、山神殿等,2015年7月7日,黑龙潭道观举行慈航殿落成典礼暨神像开光法会。2018年7月22日,黑龙潭道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揭牌仪式举行,8月16日,黑龙潭道观管委会举行“黑龙潭发展史馆揭幕暨领衔创建人王克华逝世十周年纪念活动仪式”,黑龙潭发展史馆,着重介绍黑龙潭道观及景区的发展,赞颂了绿色使者、弘道楷模王克华振兴道教、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感人事迹。
黑龙潭道观,群山围抱,绿树掩映,九潭连环,泉流涌动,涛声依旧,清风拂古。身临其境,足以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