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四十五期:网络上疯传的“八仙宫道士抗日”是真的吗?
时间:2022-11-24    来源:八仙宫网络平台整理     作者:付翊薇


讹传漏洞百出,站不出脚
       2022年7月开始,一则“真正的道士下山救世!1937年八仙宫道者皆兵,胜利后只有两人归来”的讹传信息开始在网络平台上迅速流传,这条网络信息里讲的头头是道,将我宫于清末传戒时所摄老照片牵强附会为“八仙宫的道士们在道观前拍下的最后一张照片”。此外还声称,“从1937年到1945年,八仙宫一直大门紧闭,抗战结束后,他们才选择重回道观。可是当年一起下山的几十名道士,回来的时候,却只剩下了两人。”


\
这张照片是八仙宫的传戒活动合影,不是网络讹传的抗日前合影

       这则网络信息乍一看冠冕堂皇,但其实漏洞百出。网络上讹传的“1937年八仙宫的道士们参加抗日之前在道观前拍下的最后一张照片”,实际上这张照片是清朝末年的1910年-1911年之间,由法国人梅荫华所拍摄的八仙宫传戒活动,与讹传描述的毫无关联。
       据我宫碑刻《重修西京万寿八仙宫碑记》史料记载,1938年,以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为代表的陕西政府,为了振奋民众的爱国之心,将陕西省一批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其中就包括八仙宫。在杨虎城将军的关怀和时任八仙宫监院的唐旭庵道长的主持下,此时的八仙宫正在进行宫观大修缮工程,如何“道者皆兵”?又如何“关了山门,加入到抗日战中去”?更如何“回来的时候,却只剩下了两人”?
       网传的说法毫无依据,似是而非,混淆视听。这样对历史进行胡编乱造并肆意传播的行为,极其不负责任。网络的讹传当然不符合八仙宫实际宫观历史,但八仙宫历史上确实有爱国爱教的道长参与了抗日救国事件。
 
真实的八仙宫道长抗日事件
       据三秦出版社1993年印刷的《西安八仙宫》一书记录,1939年,八仙宫的郭静阳道长接任唐旭庵道长,当选为监院,在此后主持庙务期间,他与另一位道长周秋阳一起,以八仙宫(庵)为掩护,为时任陕甘宁边区主席的林伯渠和抗日救国人士刘子衡的交流会面提供了重要据点。林伯渠当时为指导八路军驻陕办事处(今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的中共中央驻陕代表,在西安发展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刘子衡则是一位有德行的学者,他来西安讲学时经常居住在八仙宫(庵),并进行宣传抗日救亡活动。
       周秋阳道长与刘子衡先生同为山东老乡,据刘子衡之女刘曾莹在《刘子衡先生史实述略》一文回忆中说:“八仙庵道长周秋阳,山东邹县昌平人,早年出家在济宁,后到各地云游,落足西安八仙庵,是个爱国忧民的有识之士。”周秋阳道长与刘子衡先生有着相同的学识涵养和爱国热情,故而十分投缘。而郭静阳监院,是一位被道众称赞为“善贷且成”的有道之士,自然大力支持抗日大业。


\
八仙宫监院郭静阳(道名郭合喜)与道长周秋阳


       《刘子衡先生史实述略》一文又说:“西安东关的八仙庵是父亲常住的地方,庵后有山洞(注:这里的山洞实为道观的土窑),非常幽静隐蔽,且有道长周秋阳与方丈(注:此处实为监院,不是方丈)郭静阳的掩护,这里就成了父亲与林老经常会晤,纵谈天下的地方。父亲经常从林老那里得到中共中央有关材料,毛主席的重要文章和对工作的一些具体的指示意见。”抗日战争胜利后,郭静阳监院羽化于八仙宫,周秋阳道长继续为林、刘传递信件,为反内战斗争也做出了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还记着郭静阳和周秋阳所作的贡献,提出给八仙宫(庵)一名全国人大(或全国政协)代表名额,后得知郭、周二位道长都已羽化,只好作罢。为了纪念周秋阳道长在昔年的掩护,刘子衡先生在去世的前一年写过一首缅怀诗,名为《曳尾行——忆周道人》。
       全诗如下:“儒道之理可得兼,孔子昔曾礼老聃。富贵浮云戡易破,蓬瀛飘渺杳难攀。位高泰盈危将颠,琼楼玉宇不胜寒。帝力何有于我哉,康衢真仙在人间。周生生于圣之乡,取名明歧字秋阳。志在天下为己任,求名早登明伦堂。凤鸟不至图不出,弃儒学道伴玉皇。玉皇聩聩等泥土,山虽昌平世不昌。名山大川别访道,孤鹤闲云足翱翔。晚年退养八仙庵,八仙之居讵妄传。沧桑历尽栋梁在,久经虎踞与龙蟠。退养有洞何幽静,不啻尘世小桃源。林老爱此频来往,心悦良策胜金丹。爱国岂能限儒道,奔走何嫌骨骼干。神州一统日重光,道人瑞返父母邦。荐君代表惜未果,九九羽化白云乡。至今戒碑留古庙,大名犹列第一行。我忆道人思慨然,以来万事如云烟。儒乎道乎理则那,无为有为事难全。曳尾泥深得此生,挑灯再读秋水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四十五期:如何定义“风水”?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四十五期:为什么要反对奢侈?了解丘祖的这首《诫奢》词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