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门道语》第四十四期:药王孙思邈与虎撑
时间:2022-11-24 来源:八仙宫网络平台整理
虎撑,提起来很多人都没听过,这是个老物件。虎撑又叫虎衔,俗称药铃、串铃,它是形状酷似一个面包圈的空心铃铛,向外的一面中间开一狭长的缝隙,内置弹丸,摇晃起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旧时,每个行医的郎中都要手执这种圆形的铃铛,其实就是一种广告形式,行医者通过转动虎撑里的铃铛来招徕病人。过去的郎中行医、卖药,需要终日行走,但他们却不吆喝“看病呀看病”,以避免给人送去晦气,而是手摇虎撑这种类似铜圈的响铃。行医者手持虎撑挨村挨户,边晃边走,一听到虎撑的声音,附近的人家就知道看病卖药的来了。
虎撑的来历与唐代名医、道教先贤孙思邈有关系。相传,药王孙真人隐居在陕西太白山的时候,经常上山采药拿回去研究。有一次,孙真人在山上遇见一只病虎,发现老虎的喉咙卡着一根大骨头,孙真人慈悲救物,便想要帮助老虎解除痛苦。于是,孙真人打算将手臂伸进老虎嘴里,将卡住的骨头取出。孙真人担心在这个过程中老虎突然合嘴,把自己咬到,因此就把随身携带的铜环取下,撑在虎嘴里,这才将骨头从老虎的嘴里取出。在道观里,药王孙思邈的塑像多是坐着一只老虎,便和这个故事有关。后世的医人纷纷效仿孙真人,铜环便成了外出时的必备之物,后人逐渐将铜圈改成手摇的环状响器,一来可以作为行医的标志,表示自己有医术;二来是因为孙真人用铜环救了老虎而没被吃掉,大家便把它作为保护自己行医的护身符了。
虎撑形状酷似甜甜圈,但不同的是个空心物件,尺寸有大有小,小能绕指,大可拿捏,一般是铜制或铁制的。明代乐韶凤、宋濂等编著的《洪武正韵》中曾这样描写道,“铃为圜形,半裂以出声,固铜丸于内以鸣之。”虎撑主要由带有圆孔的熟铁片(铜片)翻卷成圆环,故而内壁光滑,外侧特意留有一条缝隙,中间放置两到三枚铁弹丸,这就是虎撑声音脆响的原理,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伸入虎撑中间的大孔内,拇指轻轻一托,手臂弯曲上下浮动,手掌快速晃动,虎撑中间的弹丸就会来回撞击发出一串铃声。虎撑在制作材料大致有铁、铜、铜鎏金的,讲究的虎撑上会铸有图饰,比如八卦图、七星、三星、金乌(日)、玉兔(月)的,都是寓意除凶辟邪、趋利避害。
据说行医的郎中在村市街巷摇动虎撑时,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放在胸前摇动,表示是一般的郎中;与肩齐平摇动,表示医术较高;举过头顶摇动,象征医术非常高明。但不管在什么位置,在经过药店门口时,都不能摇动虎撑。因为在以前,药店里都供有药王孙思邈的牌位,倘若摇动,便有不敬先贤之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四十四期:全真道思想中的人生哲学(八篇)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四十四期:礼乐文化传承里的中国人文之美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