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三十四期:小故事 大道理(五则)
时间:2020-02-02    来源:八仙宫网站整理    


多听良言,不要一意孤行
 
      《晏子春秋》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好酒贪杯,有一次酒宴群臣,竟然一连喝了七天七夜。大臣弦章看到后非常担忧,觉得再这样下去的话,齐国早晚会亡国,于是就向景公进谏说:“您喝了七天七夜的酒,我希望您停止!不然的话,就请赐我死。”
      齐景公见到这种情况,就说:“你是寡人的爱卿,寡人怎么舍得赐你死呢?让寡人再想想。”一会儿,晏子来朝见,齐景公告诉晏子:“刚才弦章劝诫寡人,希望我停止饮酒,不然的话他就要去赴死。如果听他的劝告,在外人看来我就被臣下控制了;假如不听,我又舍不得处死他。”
      晏子听罢,很感慨地对齐景公说道:“弦章遇到您这样的国君,真是幸运!”这话把齐景公弄糊涂了,“这话从何说起呢?”景公问道。晏子回答说:“假使遇到夏桀王、殷纣王那样的暴君,弦章早就被处死了。”于是齐景公就停止了饮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但是当自己的爱好对别人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时,应该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和劝告,不要一意孤行。另外,应用巧妙的语言劝说他人,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劝说的效果才能更好。
 
 
认真对待工作
 
      有一个年轻道友在道观负责钟鼓楼每天早晨撞钟、傍晚击鼓的工作,他自以为是地认为早晚各报一次时,简单重复的事情谁都能做,没什么大的意义,想去殿堂内诵经礼忏,那样才是修道人应有的生活。
      有一天,道观住持将他调到灶房烧锅造饭,原因是他不能胜任现有的职位。小道友很不服气,心想我撞的钟、击的鼓难道不准时、不响亮?住持告诉他说:“你的钟鼓声虽然响亮,但声音空泛疲软,没什么力量,这是因为你心中没有认识到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所代表的深刻意义。”
      “钟声不仅仅是道观作息的准绳,更重要的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让大家知道时光在不断地向前推移,提醒人们要爱惜时日、珍惜宝贵的时间。因此,钟鼓声不仅要洪亮,还要浑厚、深沉、悠远。不虔诚,不敬业,怎能担当呢?”
      小道友无言以对,心中很惭愧。在成功面前没有投机取巧,也来不得半点虚假,认真对待工作中的一点一滴,切不可疏忽大意。
 
 
不轻易接受送礼
 
      列子,名列御寇,是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一次列子家中缺粮,已经有好些天没吃过一顿饱饭了。列子挨饿的事被郑国宰相子阳知道了,子阳听说列御寇是个有道的贤人,却因穷困而不得志,饿得面黄肌瘦,要是让别国的士大夫们知道,自己就要落个不重视贤才的名声了。
      子阳为博取一个重视贤才的美名,就派官吏给列子家送去一车粮食,但列子却谢绝了子阳赠送的粮食。列子的妻子不断埋怨, 他解释道:“宰相并不了解我,他只不过是听了别人的话才向我们赠粮,等到他要怪罪咱们时候,也会是因为听信别人的话而整治我。这就是我不接他馈赠的原因啊!”
      列子又说:“接受人家的馈赠,当人家有难时,你不以死报效,是不义的人;如以死报效他,是为无道义的人而死,这难道是讲道义吗?”
      后来,郑国国君因不满子阳而杀死了他,列子因为没有受子阳的收买,免掉了一场杀身之祸。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接受他人馈赠时要坚持原则,不可毫无原则地随便接受馈赠。
 
 
与人交往要诚实
 
      有一个人想拜见县官求个差事。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县官手下的人,打听县官的爱好。他向县官的随从问道:“不知县令大人平时都有什么爱好?”“县令无事的时候喜欢读书。我经常看到他手捧《公羊传》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随从告诉他说。
这个人把县令的爱好记在心里,胸有成竹地去见县官。县官问他:“你平时都读些什么书?”“别的书我都不爱看,一心专攻《公羊传》。”他连忙讨好地回答说。县官接着问他:“那么我问你,是谁杀了陈佗呢?”这个人其实根本就没读过《公羊传》,不知陈佗是书中人物。
      他琢磨了半天,以为县官问的是本县发生的一起人命案,于是吞吞吐吐地回答:“我平生确实不曾杀过人,对于陈佗被杀之事更是一无所知。”县官一听,知道这家伙并没读过《公羊传》,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县官便故意戏弄他说:“既然陈佗不是你杀的,那么你说说,陈佗到底是谁杀的呢?”这人见县官还在往下追问,更加惶恐不安起来,吓得狼狈不堪地跑出去了。  
      一个人应该用诚实、谦虚的态度去对待知识,对待别人。不懂装懂自欺欺人的做法既会妨碍自己的求知进步,又会贻笑大方。
 
 
摆清位置,别得意忘形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过一则故事,叫《临江之麋》,说临江(今江西省樟树市)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家中养的狗便不停地吠叫,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接近狗,让狗不要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
      时间长了,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麋鹿逐渐长大,忘记了自己是麋,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害怕主人,对鹿十分友善,但会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
      多年之后,麋鹿走出家门,在路上看见很多野狗,想跑过去跟狗玩耍。这群野狗一起扑上前去把它吃掉,路上一片狼藉,麋鹿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死因。
      任何环境下,不要忘却了自己的身份,要摆清自己的位置,尤其是在养尊处优的情况下更要学会区分敌我,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得意忘形。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三十四期:向有品行的贤人看齐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三十四期:幸福用心感受,平凡却不简单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