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四十一期:小故事 大道理(六则)
时间:2021-12-06    来源:八仙宫网络平台整理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
 
        刘操,号海蟾子,为道教全真派“三祖”之一,是五代至北宋时期的高士,归隐在陕西关中。
        北宋立国之初,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人张守真自称在终南山遇到翊圣真君传法,于是便在楼观台成为道士,开始为北宋皇室祈福禳灾,逐渐得到了朝廷的恩宠。有了皇家支持,张守真在终南山一带大兴庙宇,祭祀翊圣真君。
        由于道教祀神须远离腥秽之物,尤其是有着不食牛肉的禁忌。道观里面当然要素净,不能有血、肉等不洁的东西,可是,张守真竟然要求道观百里之内的关中父老都不得食用牛肉,也不得使用牛皮制成的鞋履。
        更过分的是,若有违背张守真的老百姓,便会受到来自他的灾殃,甚至面临着死亡威胁。刘海蟾听说后,专门穿了一双牛皮鞋子,径直地走进张守真道观的大殿,慢悠悠地环顾了一圈才离开。
        张守真气得发抖,立马焚香朝真,请神诛杀刘海蟾。翊圣真君对张守真说,“此人虽已得道,却不肯受领仙职,而甘愿在世度人。我尚且不敢正视他,又怎么敢怪罪于他呢?”
        “我怎么样,你也得怎么样”,有的人总是喜欢用这样的无端要求去干涉他人,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他人,甚至对他人造成负面影响。如果顽固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他人身上,一定会适得其反。
 
多一些宽容,少一点苛责
 
        唐临,字本德,隋唐时期的贤达,今陕西西安人。
        唐临性情宽容仁慈,有一次他要参加一场葬礼,便叫仆人回家帮他取来吊丧用的白衫。然而,仆人跑回来却发现自己错拿了衣服,心里害怕耽误家主的私事,战战兢兢地不敢见唐临。
        唐临发觉后,对仆人说:“我今天有点不舒服,不适合去参加白事悲伤哭泣,葬礼就先不去了。我让你去拿的白衫,也用不上了。”
        又有一次,有人为他熬煮中药,但由于未把握好火候导致药材白费。唐临知道了原因后,对这人说:"今天天气不好,不适合服药,确实应该把药扔掉。"并没有追究此人的过失。
        为人应有一颗宽容的心,得饶人处且饶人,要给别人留有余地。
 
 
千万不敢糟蹋浪费
 
        元绛,字厚之,北宋时期的贤臣,因他曾官拜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古代官职,简称参政,相当于副丞相),也被人尊称为“元参政”。
        当时的北宋丞相、秀国公陈升之与元绛同时染上恶疾。有一天,陈升之突然前去探望元绛,对他说“您的疾病不久后便会痊愈,而我却时日不多了”。元绛听过后十分惊讶,陈升之向他解释道,“我患病期间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一个金碧辉煌的仙宫,里面有很多瓮,那些瓮上都统一写着‘元参政香饭’的字样”。
        陈升之接着说,“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还有你的信息。于是,我就问旁边守卫的仙童。”仙童就说,元先生从小到老,用餐的时候都会考虑自己是否能吃完。如果吃不完,他就提前把食物拨出来,不会产生浪费粮食的情况。而这个瓮里所存的,就是他常年来余存的食物。
        仙童又说,世上的人每次吃不完饭时,常常就把饭菜白白地倾倒糟蹋了。可人们哪里会知道,神仙就是根据这些细小的行径来判定生人的寿命和福禄的!正是因为元先生懂得珍惜粮食,因此他的寿命会因此延续。
        与元绛告别后,陈升之便默然地离开了。一段时间过后,陈果然因病去世,而元绛也渐渐病愈。一饭一食来之不易,浪费粮食不仅是可耻的行为,更是自损福德的愚蠢。
 
 
忠诚报国,决不背叛
 
        段秀实,字成公,唐代贤臣,今陕西省千阳县人。段秀实幼读经史,稍长习武,为人孝顺。他六岁时,母亲病重,他急的吃不下饭,等母亲病情好转才肯吃饭,当时人们称他为“孝童”。
        公元783年,有叛军占领了首都长安,大将朱泚稳坐京城,野心勃勃,派人传召段秀实,希望拉拢他协助自己一起趁乱暴动。朱泚甚至对段秀实商议他自己的称帝美梦,段秀实见他堕落成了危害国家安全的有害分子,便猛然站起来,走上前去,往朱泚的脸上吐口水,大骂道:“狂妄的叛贼!我恨不能将你斩为万段,岂肯随从你造反呢?”
        段秀实用笏板击打朱泚,朱泚虽然举起手来抵挡,但笏板还是击破了朱泚的额头,血溅到地上。二人相互搏斗,朱泚勉强脱身逃走,而段秀实则被叛军兵卒围攻所害。
        决不背叛自己的国家,对自己的国家有着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段秀实为国尽忠的精神,流芳百世,值得后人学习。
 
 
耐心坚持必有收获
 
        蒲察道渊,号通微子,宋金时期全真道高士,出身金国女真贵族。
        蒲察从小慕道,求师不得。1181年,他随舅父从今北京来到今西安定居,偶然在兴庆宫遗址听闻长春真人丘处机刚从磻溪迁隐至陇州不久,便前去拜谒。长春真人考察其秉性优良,便收他为徒,同栖龙门山。5年后,长春真人回到祖庵,命蒲察在今陕西千阳县全真堂留住。蒲察长居千阳后,这里的金国贵族争相来访,他常以“爱民崇道”等良言告诫地方统治者。
        蒲察不仅善言相劝,他还以身作则。遇到收成不好的荒年,蒲察便竭尽所有,倾尽道观所有的资产去救济当地百姓,许多饥民多赖以他而活了下来。
        当时的千阳县不乏一些地痞无赖,蒲察道渊不厌其烦,坚持以道家的祸福之报思想去教育警醒他们。通过蒲察道渊耐心的教化,几年过去后,当地风俗果然有了好转。
 
 
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
 
        王志谨,号栖云,金元之际全真道高士,受教于广宁真人郝大通及长春真人丘处机二位师真。王志谨被视为全真道一代宗师,他终身奉行老子“慈、俭、谦”的思想主张以及全真先贤们的垂训教导。就算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年轻人向他提出问题,他也不厌其烦地作答回应。
        即使到了晚年,王志谨仍然力行不辍,各地的善信经常邀请他去当地讲道,开导大家。关心他身体的人就劝说:“您都八十岁高龄了,还整日在外奔波,应该少出远门,让那些慕道者知道您这样的人物不是那么好请的。”
        王志谨便说,“我全真者流,不敢失前辈遗躅。”遗(音竹),即遗留下的足迹之意,就是说全真道的后学,不敢不按照前辈的优良传统行事。他接着说,“富贵人家邀请,也会去;贫贱人家邀请,也会去;千里以外的人邀请,同样也会去。在利益他人的事情上,不敢有半刻安闲。”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四十一期:心存感恩天地宽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四十一期:学会让心驾驭境遇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