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二十三期:小故事 大道理(七则)
时间:2017-07-22    来源:八仙宫网络平台整理     

                        镜子
       徒弟擦一面镜子,边擦边说: “ 这镜子可真是便宜货,几十元买了这么一大面! ”
       师父笑着说: “ 你可别小看了这镜子啊!它可以当你的老师呢。 ”
       “ 哦? ” 徒弟也逗趣地说, “ 不知这镜子老师将何以教我啊? ”
       “ 不管什么东 西 ,只要放到镜子前面,它都映得出吗?”“当然。”“那么东西移开后,镜子里还留有余影吗? ” “ 那怎么会呢? ”
       师父说: “ 这就是智慧啊!这叫 ‘ 物来则应 ,过去不留。 ’ 你在生活中能做到 ‘ 事来则应 ,事过即忘 ’ 吗? ”
      “ 不能, ” 徒弟说, “ 想不到这镜子还有点门道 ,还有吗? ”
      “ 多得是, ” 师父说: “ 比如孔孟先师或帝王将相来照镜,你说镜子会因为高兴而加倍细心吗? ”
      “ 不会。 ” 徒弟答道。
      “ 如果乞丐、弃儿来照镜,镜子会因厌恶而应付了事吗? ”
      “ 不会。 ”
      “ 这就叫 ‘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 ,又叫‘ 与圣人居而不喜,与凡夫居而不忧 ’ ,你做得到吗? ” 师父问。
      “ 做不到!还有吗? ” 徒弟兴冲冲地问。
     “ 当甲物体正在照镜子时,镜子会一边照甲又一边惦念乙吗? ”
      “ 不会。 ”
      “这叫把握当下,而无所住。你做得到吗?”
      “ 做不到!还有呢? ” 徒弟追问。
      “ 镜子映现红色物体时,其本身会不会也变成红色?映现绿色时会不会本身也变成绿色?”
      “ 不会。 ”
      “ 镜子本身虽不变色,却仍能红来现红,绿来现绿,是不是? ” “ 是,这叫什么? ” 徒弟问。
      “ 这叫 ‘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 ,你做得到吗? ”
     “ 做不到,还有吗? ” 徒弟还不解渴。
     “ 镜子映人映物、映狗、映水、映火,而本身玻璃的本质却始终不变,这叫做‘体不动,而用常显;用常显,而体不变’,你明白吗?” “ 明白了, ” 徒弟感叹地说, “ 想不到一面小小的镜子,竟蕴含了这么多道理!真是物物皆可为师啊! ”
       修行就是把我们自己塑造成一面镜子!  

领悟
       有位樵夫生性愚钝,有天他上山砍柴,不经意地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于是他上前问: “ 你到底是谁? ” 那动物开口说: “ 我叫‘ 领悟 ’ 。 ”
       樵夫心想: “ 我就是缺少 ‘ 领悟 ’ 啊!把它捉回去算了! ” 这时, “ 领悟 ” 就说: “ 你现在想捉我吗? ”
       樵夫吓了一跳:“我心里想的事它都知道!那么我不妨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模样,趁它不注意时赶紧捉住它!”结果,“领悟”又对他说:“ 你现在又想假装成不在意的模样来欺骗我,等我不注意时,将我捉住。 ”
       樵夫的心事都被 “ 领悟 ” 看穿,所以就很生气: “ 真是可恶!为什么它都能知道我在想什么呢? ” 谁知,这种想法马上又被 “ 领悟 ”发现。它又开口: “ 你因为没有捉住我而生气吧! ”
       于是,樵夫从内心检讨: “ 我心中所想的事,好像反映在镜子里一般,完全被 ‘ 领悟 ’看清。我应该把它忘记,专心砍柴。我本来就是为了砍柴才来到山上的,我实在不应该有太多的欲望。 ” 樵夫想到这里,就挥起斧头,用
心地砍柴。
       一不小心,斧头掉下来,却意外地压在“ 领悟 ” 上面, “ 领悟 ” 立刻被樵夫捉住了。


     勇于 “ 不敢 ”
       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向大臣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最快活?
       众人各抒己见,都不能令朱元璋满意,这时,一名叫万钢的官员奏道:畏法度的人最快活。朱元璋听后,龙颜大悦,连声叫好。
       “ 不敢 ” ,它的深层含义就是人心中要有所敬畏,敬畏天理,敬畏法度,不可越线,要自警自省,守住做人本色。和 “ 不敢 ”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人的“敢”,不该办的事敢办,不该拿的钱敢拿,台上讲廉政台下搞腐败,置
党纪国法于不顾,结果落得身败名裂。
       勇于 “ 不敢 ” ,与怯弱是不同的,它不是畏首畏尾,不是胆小怕事,而是深谋远虑,审时度势。它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

往旁边去
      师父问徒弟: “ 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 ” 徒弟毫不犹豫地
说: “ 我往旁边去。 ”
      遭遇两难困境时,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就会明白,路的旁边还有路。
 
三种心态
       饭桌上,有人讲了一个段子,说现在开车的有三种心态:比我开得快的,作死!比我开得慢的,会开吗?和我一样快的,较劲是吧?
       都是有车人,大家会心一笑。
有人接茬说,其实不独开车,职场也一样,也是这么三种心态:比我升职快的,装;比我进步慢的,笨;和我一样原地踏步的,傻。
       又有人照葫芦画瓢 — —
       官场也是这三种心态:比我官大的,拍马屁拍的;比我官小的,不会来事;和我一样职位的,大家一起混呗。
       生意场也是这三种心态:比我生意做得大的,哼,他的钱有几个是干净的?比我生意做得小的,他那个驴踢的脑袋会做什么生意,总是丢西瓜捡芝麻;和我一样半死不活的,看谁耗得过谁。
       那么情场呢?也还是这三种心态:比我情场得意的,看把你瑟的,风流债迟早要还的;比我情场失意的,木头人,一点情趣也没有;和我一样寡淡无味的,瞧你那死样。
      为什么都是这三种心态?原因很简单,心不正,心不平,看别人就都是歪的。
      心态放平,说来很难,但其实也可以很简单:想想别人眼中的自己。不想在别人眼中是歪的吗?那就先把别人看正。
       
 少则得
      有一支淘金的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履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个人快乐地走着。
      别人问: “ 你为何如此惬意? ” 他笑着说:“ 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 ” 原来快乐很简单,拥有少一点就行了。
 
         后其身
       有一种人,一生都喜欢 “ 上、中、前 ” :吃饭喜欢坐在上首,照相喜欢坐在中间,走路喜欢走在前面。
      吃饭坐上首,表示自己的地位,但也要知道,自己的修行够让人众星拱月吗?照相坐中间,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别人心悦诚服吗?走路走前面,大家都心甘情愿尾随你而进吗?否则, “ 上、中、前 ” ,你就必须谨慎考虑。
      人,不要先做 “ 上、中、前 ” ,要先由下而上、由偏而中、由后而前。太上曰: “ 后其身而身先。 ” 立身处世也好,成功立业也好,先要安于幕后,等到自己的表现慢慢被人肯定,届时因缘成熟,即使你不想向前,别人也会拥戴着你,推向上、中、前。
       

相关热词搜索:门道 大道理 故事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二十三期:把心安顿好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二十三期:读书乐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