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四十一期:少陵原下樊川好
时间:2021-12-06    来源:八仙宫网络平台整理     作者:雨点

\

少陵原上南望,樊川、神禾原和终南山近在眼前

        原,又作“塬”,是陕西关中一种特有的土台高地,土山之上往往一马平川,尤如平原一般。这种地貌在关中十分常见,西安周边便有许多这样以“塬(原)”命名的地方。
        西安的原,从来不乏浪漫的诗意。传说周平王从镐京(在西安西郊)迁都洛阳,在西安城东的塬台上见有白鹿游弋,故给此取名白鹿原,后成为作家陈忠实的笔下春秋;李商隐曾在傍晚时分登上乐游原,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此外,还有少陵原这个优美的地方。少陵原在今西安市东南,本为汉宣帝的皇后——许后之陵。因许后的陵墓规模比宣帝的杜陵小﹐故名少陵,又因为少陵在杜陵以南,又称杜陵南园。
        如果说关中平原是一座宝库,那么少陵原就是一颗耀眼璀璨的珍珠,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光芒。原上的土堆堆起了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催生出了精彩的诗篇。少陵原本称“鸿固原”,原面开阔,北望长安,南接秦岭,地势高亢,视野开阔。人常言道,“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 汉代以来,鸿固原一直是长安的游览圣地。因此一些达官贵人为庇佑子孙,使族兴旺,视其为吉祥之地,多葬于此。
        后世的文人学士也常集会于此并留下了许多诗篇,最著名的是李白《杜陵绝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极目远眺,只见秦岭巍峨高耸,浐河、潏河流水潺潺,视野极其开阔,诸多诗人被少陵原的风光所吸引。羁旅他乡的温庭筠,常常回忆起少陵原上杜陵的美好,他说:"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少陵原的古贤很多,但最值得一提的还是老杜家。长安杜氏是古代有名的世家大族:西汉时有御史大夫杜周,西晋时有军事家杜予,隋初有兵部尚书杜宗,这些人都是长安杜氏家族。到了唐代,杜家达到鼎盛时期,官至宰相的就有十一位之多,其中最有名的有杜如晦,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的主要谋臣之一,有名的“房谋杜断”就是说的房玄龄和杜如晦。
        诗圣杜甫就被称作“杜少陵”,或“少陵野老”,这是因为杜甫曾经居住在少陵塬的杜曲镇。杜曲镇位于今西安市长安区樊川,杜甫虽然出生在河南,但是自认文武双全的魏晋名将杜预为其十三世祖,杜预便是长安杜氏人。诗圣杜甫居长安十年,寄情于少陵原,挥洒笔墨写下不朽经典。杜曲镇在少陵原东南端,杜氏家族世居于此,这里应该有一些杜甫的远房亲戚,加上杜曲风景优美,所以杜甫无论是访亲问友还是踏青郊游,都没少来过杜曲。但杜甫生不逢时,纵使满腹经纶,踌躇满志,却仍在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他渴望皇帝采纳他的治国方案,渴望为逐渐走下坡路的大唐的发展添砖加瓦。一次,杜甫游赏曲江,想到自己到长安求取功名已经有六七个年头,可是仍然毫无结果,难免心情抑郁。自己已经四十一岁,鬓角开始泛白,看着曲江边“比屋豪华固难数”,也就是富贵豪宅连城一片。而他的生活来源之一就是祖父杜审言留下的产业,他在诗中说:“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这话被后人经常引用,以至于“自断此生”、“杜曲桑麻”、“短衣匹马”等都已经成为了成语。例如南宋辛弃疾的《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中有:“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之句。今日的长安韦曲都是高楼大厦,已经跟城市连成一体,而杜曲因为距离市区远一些,尚保持着乡村风貌。杜曲山坡上立有“诗圣故里,花园杜曲”的牌子,这是因为杜甫晚年有诗言:“吊影夔州僻,回肠杜曲煎。”说自己在偏僻的三峡夔州中身单影只,想到故乡杜曲难回而倍感煎熬。而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到了明代,当地士俗在少陵原上修建了杜公祠,见证杜甫在长安的岁月。
        樊川,是少陵原和神禾原之间的一片平川,曾是西汉名将樊哙的封地。傅增湘《秦游日录》中记载:“自韦曲而南,长渠分注,土壤丰腴,菜圃稻畦,罫纷绮错,田庐鸡犬,恍如江南水村图画中。”这里的河水清澈见底,犹如绿色的丝带一般,飘向西边。河岸两边,百花齐放的秀美景色夺人眼目,更有阡陌交通,绿树成行。而四季各有独特的美,春季鸟语花香沁人心脾,秋季则充满庄稼成熟的气息。西边的神禾原呈丘陵起伏状,而东边少陵原上炊烟袅袅,村舍相连,一派农家风光,农户安居乐业。由于景色优美,唐代官僚士大夫喜欢在这一带购置别墅,游憩宴乐。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其十六世祖也是杜预,而且杜牧是地地道道的长安杜曲人。杜牧在文坛上极负盛名,晚年他修缮了祖上的少陵原下的樊川别墅,故后世称他为“杜樊川”。杜牧常在此地以文会友,著有《樊川文集》。杜牧无子女,自撰墓志铭,有流传千古的作品《阿房宫赋》,还有脍炙人口的《清明》、《山行》、《泊秦淮》等等绝句。
        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少陵原下的这片土地还对道教全真派在关中的扎根立足有着滋养之情。宋金时期,临潼(今西安市临潼区)人赵悟玄与母亲魏氏以及家亲六人,一同前往祖庵(在今西安市鄠邑区)拜丹阳真人马钰为师,长侍全真祖庭。丹阳真人也十分器重赵悟玄,尽传全真秘法于他,还曾将他与自己另一位有道弟子段明源并称,丹阳真人说“关中已有赵悟玄,河东又得段明源,吾教得所传矣!”金章宗泰和年间,樊川人雒希瑄听说赵悟玄得丹阳真人真传,是个有道之士,便请他从祖庵至樊川环居。其后,雒希瑄与其兄弟就在樊川的柏坡为赵悟玄修建了一座道观——全道庵。赵悟玄羽化后,便被埋葬在这里,后赵悟玄被全真门人赠号为在“弘玄真人”,全道庵也被增建为翠微宫。除了全道庵,樊川还曾有观名曰“白云观”,这又与长春真人丘处机的高徒——白云真人綦志远有关。綦志远曾跟随丘处机西行面见成吉思汗,途中,丘处机曾对尹志平说“綦生赋性淳谨,将来吾教可胜大用”。其后,綦志远来到陕西,对祖庭之事倍加用心,羽化后就被埋葬在樊川的白云观,后移葬至祖庵。可惜的是,如今难以寻觅樊川全道庵(翠微宫)与白云观的痕迹。
        少陵原下樊川好,终南比邻古意高。在少陵原与神禾原之间的樊川道上,至今有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牛头禅寺、杜公祠、华严寺、淳风观、兴教寺等祠堂庙宇,白云厚土伴随着香炉紫烟,无不在诉说此地的悠悠岁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四十一期:学会让心驾驭境遇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四十一期: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