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十二期:人性善恶之由来
时间:2016-12-13    来源:八仙宫弘道部整理     作者:陈景展

    英国作家威廉· 戈尔丁的小说《蝇王》,描述了一个故事:“第三次世界大战” 后,一群孩子坠落到孤岛上, 这里没有大人和现代的社会秩序的约束,孩子们自然先天本性展露出来。小说最终揭示了在没有制度约束下的人性之恶。与戈尔丁同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小说家辛格在他的作品《卢布林的魔术师》中也探讨了人性普遍的本源之恶。
    而在东方的古老典籍中,我们更多读到的是强调人性之善,而恶习是后天环境影响所造成的。孟子说:“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茍不教,性乃迁。”笔者出家修行前一直倾向于认同“人性本善”的论点,认为人的先天是圆满、纯善、无垢的,在后天的竞争、沾染、堕落中,逐渐沾染的恶习遮蔽了自己的本性,使心灵迷失。所以,在我们陷入灵魂、道德和良知沦丧的黑暗时,我们使自己向本源的自我、先天初心观察,就能修复善心和找回真正生命的价值,使几近悬崖边缘的灵魂复苏、清醒。
    出家修行的时间里,笔者阅读了诸多经典。渐渐认为“人性本善” 、“人性本恶”两种观点俱是我们后天观察的结果,而没有站在“天道”的角度。对立、矛盾观点的产生,均是有了阴阳之后才有的。脱离开后天的环境,我们站在“神”的角度来看,人性是没有善恶的。
    犹如我们用唯物论、唯心论来区分绝对世界一样, 这种论点本身就是远离大道、远离实质的。
    下面,我们依据道教经典,追溯本源,看看人性的初始,由此得出本文的结论。
在道教“ 三洞”真经中,关于描述人之初始的经文比较多,主要有《太上老君开天经》、《太上老君内观经》、《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等。
    从经文的观点来看,世界经历了混元、空洞、混沌三个大的阶段,合称混洞,而后生无极,由无极生太极。太上老君依据清浊之炁,分阴阳、定二仪。阴阳二炁,为人之祖父母、真父母。太上老君由采取阳中真精、阴中真精混合成人,立天地人三才,或曰阳阴和三炁。故人与道并生, 是域中四大之一。且人人体内含此混洞时期的祖炁、梵炁、道炁,可返本复原、跳出五行、超脱生死。此时,五行未生,哪有善恶之分?
那么,后天种种善恶起源于哪里呢?又因何起源的呢?
    经中认为,一切善恶皆起于心。心,就是人所具有的先天本能—— 我们可以在宇宙中自由发展的能力—— “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是我们产生善恶分殊的原因。也就是说,一部份人选择了善,而一部份人选择了恶。善恶不是先天本有的, 而是后天选择而成的。人性本无善恶,善恶均是自心所造。一切诸恶,皆起于“ 贪、妄”二字, 从此有了业力的束缚,渐渐离真性、本我越行越远,难以归本。三界之中,有二十八天。我们身处欲界,最浊、最重、最苦。也就是说,从开劫以来,我们所造的业力太大了,使我们沦落到了这里。在本劫本界本天中,可以认为,我们一出生就是恶的。贪念、嗔恨、痴愚、爱缘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所以修行的人首先要断恶、忏罪、悔过。所忏悔的是,今生之前无数世所犯的罪孽,使我们受身于六道, 迷本失宗。但善性在元始之性中,人人未泯。
    自人沦落至胎生以后,种种恶习染身,如高山滚雪球,如湍流中逆水行舟,如膏肓之疾难医。人不知病,以苦为常, 渐失真心,初性难复。人身如灯盏幻灭,业力生死相随,苦报时时相应,但元性不离人身。六道之中,万灵均含善性; 一善不存,即立灰飞烟灭。六道之中,万类均沾恶习;诸恶灭尽,六道即空。人能发心忏悔,知自性出处,最终可以出离欲、色、无色三界。自性之中,本无善恶,此是真我、纯我、本我。苦报均是恶习所生,诸恶灭绝,沾染洗除,则万祸冰消、善心自见。若人再能勤勉修行,返初归元,抵达自性、真我,至于无善恶、无对错、无真假、无是非、无黑白,即可同归无上道。
    笔者试作四句偈,以参同修:人性无善恶, 心念有清浊。忏罪消贪妄, 返本归太上。

相关热词搜索:善恶 由来 人性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十二期:有用与无用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十二期:【行善路上】西安八仙宫走访捐助长乐坊贫困学子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