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十五期:人生何处不道场?
时间:2016-12-16    来源:西安八仙宫弘道部整理     作者:万景元

    我们常说 “ 出家修行 ” ,在某些宗教家看来,六亲缠绕,譬如火灾,务必出离世俗恩爱之家,方能超凡脱俗,得到所谓道德解脱。甚至庄子也说“ 生为徭役,死为休息。 ” 人生好比是一场无休止的徭役,只有死了才能休息。佛教为了免除这场徭役,就剃发出家,皈依空王,期望脱离轮回之苦,得寂灭之乐。庄子虽然这么说,但是道家却一直执着于此世俗,未能真正的脱离此世俗。以神仙家言之,抱朴子曰:闻之先师云,仙人或升天,或住地,要于俱长生,住留各从其所好耳。又服还丹金液之法,若且欲留在世间者,但服半剂而录其半,若后求升天,便尽服之。不死之事已定,无复奄忽之虑。正复且游地上,或入名山,亦何所复忧乎?彭祖言天上多尊官大神,新仙者位卑,所奉事者非一,但更劳苦,故不足役役于登天,而止人间八百余年也。又云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失人之本,更受异形,有似雀之为蛤,雉之为蜃,非人道也。人道当食甘旨,服轻暖,通阴阳,处官秩,耳目聪明,骨节坚强,颜色悦泽,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处任意,寒温风湿不能伤,鬼神众精不能犯,五兵百毒不能中,忧喜毁誉不为累,乃为贵耳。若委弃妻子,独处山泽,邈然断绝人理,块然与木石为邻,不足多也。昔安期先生、龙眉宁公、修羊公、阴长生,皆服金液半剂者也。其止世间,或近千年,然后去耳。笃而论之,求长生者,正惜今曰之所欲耳,本不汲汲于升虚,以飞腾为胜于地上也。若幸可止家而不死者,亦何必求于速登天乎?若得仙无复任理者,复一事耳。彭祖之言,为附人情者也。
    神仙就算是炼成了金丹,也不急着服用而飞升,还想多驻世几百年,岂非留恋于此人世之光景吗?神仙并不是像佛教的菩萨那样,在极乐世界里听着美妙的佛乐,没事就听佛讲经说法或者下凡来度人的。道教的神仙很世俗,你看,他就说: “ 求长生者,正以惜今日之欲也。 ”我之所以要求神仙,就是喜欢今天的生活啊。所以做了神仙之后,仍然是要“食甘旨,服轻暖,通阴阳,处官秩”,而不是变化成其他的形状。
    但是我们既然耽迷于此人间之 “ 欲 ” ,也就不能无情。若有情,则不能无累也。有情就会有烦恼,各种的 “ 喜怒哀乐爱恶欲 ” 。若有此烦恼,岂能逍遥长存,与道合真?如果神仙是无情,也就不应该有欲望。若有欲望而无情,是为动物;无情而无欲望,谓之枯木顽石。唯有人,是有情而有欲望的。庄子说: “ 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 道家虽也说无情,但是并不是真正的无情,而是此情有一个度,儒家说 “ 温柔敦厚 ” ,又说 “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又说“喜怒哀乐之未发,发而皆中节”,都说的是这个度。感情是有的,但是却是有理性有节制的,用理性来节制感情。儒家还说是止乎礼则是先王之遗教。道家在对待感情的态“ 发乎情,止乎礼 ” ,发乎情是人的本能,但度上基本上是这样的,只是儒家“止乎礼”是为了维护现实世界的秩序,道家“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则是为了保持内在身心的一种宁静平和。
    道家教人要忠孝。何为忠?就是要忠于祖国、君王、朋友,还有自己的内心。孝呢?就是要孝敬父母,恪守人子之道。道家的道,并不是脱离这个世界的,而是在人世间修道。我们跟一个十五六岁的处于叛逆期的小孩子说“ 孝 ” ,他是听不懂的,他觉得父母都是妨碍自己,观念与自己格格不入。等到他成年了,结婚生子了,自己也为人父母,带着自己小孩子的时候,他对于自己父母当年的心情,就会有一个很深刻的理解。他会觉得父母是不容易的,就会体谅自己的父母,报答父母。有的人说出世修道,我想这种作为父母的心情,是出家独处之人永远体会不到的。道家之修行,并不是拘泥于吃素斋戒,这些都是细节。关键仍然是根据修心和尽责,祖师教导我们要担当起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所以外敌入侵,多有道教徒奋身杀敌的。孟子说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儒家说 “ 亲亲而后仁民,仁民而后爱物 ” 。中国传统伦理讲爱有差等,就是说对爱物 ” 。中国传统伦理讲爱有差等,就是说对己的同类和对待异类是不一样的。
    笔者于杭州中国美院听袁中平先生讲琴道,袁先生说,古琴弹得好可以感鬼神。我以善念弹琴,小猫就非常乖巧地趴在我琴桌底下听琴。有时候走神了,小猫也就跑了。以猫狗之灵,尚且能感知人的意念,何况鬼神?如果我善念够弘深,则可以感格鬼神,化及一方,乃至于整个国家、天地、宇宙。我觉得袁先生的话,是极有道理的。有的人嘴巴上说着要拯救天下苍生百姓,但是却不肯拿出一分钱施舍给眼前的穷苦之人。所以老子说: “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 道家之修行,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而不敢妄谈大话,其德渐渐宏达,乃可及于家国天下。
   《净明忠孝全书 • 净明大道说》云:净明者,无形大道,先天之宗本。在上为无上清虚,在天为中黄八,在人为丹元绛宫。此三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明此理者,净明也。清则净,虚而明,无上清虚之境,谓之净明。中黄八极天心也,丹元绛宫人心也。故天立中黄八极而报无上之本,人当忠孝而答君亲之恩。忠孝,大道之本也 … … 不忠不孝,不如豺狼蝼蚁乎?不能净明者,不如蜣螂饮露乎? … …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不在参禅问道,入山炼形,贵在乎忠孝立本,方寸净明。四美俱备,永立潮头,固然屹立不倒。但有的人恬淡宁静,脚踏实地,也能守住自己脚下的方寸之地。所以有时候,芸芸众生争相追逐的东西,对自己则未必合适。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十五期:重视国学教育,加强文化认同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十五期:最合宜的状态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