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二十五期:看当前孩童教育存在的误区
时间:2018-04-09    来源:八仙宫弘道部整理     作者:金明立

      《黄帝阴符经》又称《阴符经》, 是道教的一部重要经典, 常与《道德经》《南华真经》并列。流传于世, 已有两千多年。虽只有三百多字, 但却主旨深远。它以老庄哲学为基础, 重点阐发了“ 天人相盗” 的盗机论, 认为天地盗取万物— — 万物盗取人— — 人盗取万物, 从而构成了“ 更相为盗” 的关系; 强调了人必须善用天机, 合乎天道, 才能达到长生久视的目的。
      育教养孩子为例来说说吧。抚育教养孩子成长, 是父母亲或者爷爷奶奶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在这个过程当中, 如果父母亲或爷爷奶奶把握不好尺度, 面对小人儿一个劲儿哭哭闹闹的不合理诉求, 而乱了方寸、心软退缩, 因而过度地疼爱、溺爱孩子, 孩子想要什么, 大人们就千方百计满足他什么, 即就是嚷嚷着要天上的月亮星星, 大人们也要爬上“ 登天梯” , 完全满足孩子的奢望。这样做的结果, 不是养成了孩子“ 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 的过度依赖心理, 让他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出息, 就是在他长大成人失去了父母亲或爷爷奶奶的呵护依赖之后, 走投无路的时候极有可能铤而走险, 走上犯罪的道路。
     父母亲或爷爷奶奶由此而自食了自己种下的恶果。可见, 恩爱可是有个限度的; 谁“ 害生于恩” 了! 是的, 当然是这样的。当小孩子还处于幼年成长时期的时候, 大人们在对其养育、教育的紧要时期, 一定要把握分寸: 恩爱, 必须合情合理、适可而止; 溺爱和娇惯你的小主人、小公主, 就是祸害, 毁了孩子的美好前程。正像古语说的“ 过犹不及” 。这也便是“ 害生于恩” 的最好注脚。
      当前, 国家全面放开了“ 二孩” 政策, 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还提到了国家会出台一些扶持二胎生育的政策, 于是很多年轻父母亲都想生二胎。但同时, 我想提请这些父母亲在生二胎之前, 一定要反思一下在过去对第一个孩子的教育方式上, 是否存在着太过溺爱的问题; 是否因为存在那样的问题而使第一个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大、自顾自个的扭曲性格。果真那样,
      近日, 笔者有幸对其用心学习研读, 深感它的启迪导引作用非同寻常。 其第三章里的“ 恩害相生” 尤其让我兴趣浓厚地联想到当前孩童教育方面存在的误区, 便想借此机会与大伙进行一番分享交流。
      “ 恩生于害, 害生于恩” , 意思是说: 感恩之心源自于过去所经受的祸害, 祸害来源于过去的过分恩爱。说明人的一生往往是恩害相生、祸福相随的, 恩与害、祸与福两个方面是紧紧相随, 谁也离不开谁的。就“ 恩生于害” 而言, 人在遇到重大灾难或者艰难困苦的时候, 如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人们、贫困的大学生等等, 一旦得到了他人一臂之力的及时相助, 便满怀感恩之心, 永难忘怀。于是心中暗暗谨记, 一定要在日后的年月里寻找合适的机会给他重重的报答。正如俗话说的“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 便是这个意思。
     又如, 婴儿呱呱坠地以后, 可能会遭遇到难以成活的艰难情形。就在这个时候, 父母亲或者爷爷奶奶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 让孩子慢慢长大成人, 功成业就; 长大成人后的孩子必然会满怀感恩之心而终生难忘, “ 投之以木瓜, 报之以琼瑶” , 以实实在在的行动, 一辈子都不会忘报答父母亲或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 这也是“ 恩生于害” 的意思。
     再如,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当非洲的赞比亚和坦桑尼亚等国家交通落后, 人民生活处于非常贫困状态的时候,当时还不富裕的中国人民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 勒紧裤腰带, 硬是义无反顾地支持这两个国家修建了长达一千多公里的坦赞铁路,将两个国家联系起来, 为两国人民的脱贫致富创造了历史性的贡献。两国人民时至今日还对我们中国感恩不尽,这当然也是“恩生于害”了。什么是“ 害生于恩” 呢? 还是让我们以抚逾越了那个限度, 恩爱就会变成祸害了。这就是“ 害生于恩” 了。
     近日,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条消息: 一位1 3岁的小女孩名叫雯雯, 竟然以自杀的方式威胁逼迫4 4岁的母亲打掉好不容易怀上的第二胎孩子, 但就在母亲不愿听从自己女儿“ 意愿” 的时候, 惹得女儿怒不可遏, 竟要用刀片割断手腕血管的方式威逼母亲。怀孕13个星期零5天的母亲无奈之下不得不含泪终止了妊娠。这位懊丧的母亲姓肖。肖母亲后来对朋友讲道: “ 我家雯雯可是家里的小公主呢, 从小就非常任性, 说一不二的。自从我怀孕以后, 她就经常对我说: ‘ 如果你敢生个弟弟、妹妹的话, 我就立马跳楼死掉! ’ 刚开始, 我还认为她是说说而已, 谁知道她是认真的。随着我的肚子越来越大, 她的脾气也就越来越暴。最后竟然说出了那样的绝情话! ” 我想, 在座的朋友们听完这则消息, 一定会想到这就是就是过度的恩爱而害了孩子—— 也就是“ 害生于恩” 了! 因此, 我寻思, 这样的父母亲在养育教育第二个孩子的时候, 一定会认真汲取过去那深刻教训的。
      那么,在汲取这个深刻教训之时,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不至于继续犯错呢? 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养育、教育观。要懂得养育、教育孩子的基本目的是为了给他( 她) 一个健全的体魄、上进的性格, 为孩子日后的成长打下一个良好的坚实基础。人都是在锻炼中成熟的, 在逆境中成长的。
     在这个过程中, 适当地让孩子受点苦、受些“ 害” , 经受点风风雨雨、磨难挫折, 才是真正的“ 爱” , 才算是真正地为孩子的未来设想, 也才能为日后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 我们应该学学世界级著名钢琴家郎朗的父亲。这位父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郎朗成长为钢琴家, 就在郎朗幼小年
纪学练钢琴的时候, 除去正常的教育方式以外, 竟然动用“ 体罚” 的办法, 逼迫郎朗坚持练习, 不得稍有懈怠。而郎朗最后如父亲所愿成为世界级钢琴家以后, 还不忘当年父亲的近似“ 残酷无情” 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教育看似“ 害”, 其实是“ 爱” 。再让我们看看老鹰养育雏鹰的的坏脾气, 不懂得珍惜重要物品,不懂得体贴大人的万般苦衷。
     第四, 不要对孩子“ 包办” 一切。不少父母亲或者爷爷奶奶总是担心小宝宝不会做事, 往往会越俎代庖, 代替孩子做事。结果在孩子长到三四岁的时候还要给他喂饭、穿衣, 五六岁的时候还不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庭
办法吧。当雏鹰还在巢穴嗷嗷待哺的时候, 老鹰就会按时按点地把它辛辛苦苦找来的小虫子之类的食物带回巢穴, 喂养嗷嗷待哺的雏鹰。但当雏鹰日渐长大, 到了将要飞出巢穴的时候, 老鹰就一定要猛烈地将它驱赶出巢穴之外, 强迫自己的孩子学会飞翔的本领、捕捉食物的本领。因为严酷的现实告诉老鹰, 如果继续让自己孩子留在巢穴之内, 雏鹰长大之后必定会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界, 痛苦万般地失去生存的能力。这在老鹰看来, 看似“ 害” 的办法, 其实是切切实实地“ 爱” 的方式。
      现在, 请允许我提出个人的一些不成熟想法, 以避免对孩子在养育、教育方面因“ 恩” 而生“ 害” 的结果。第一, 不要轻易地给孩子以特殊的待遇。如果无论何时都给宝宝以特殊的待遇和照顾, 把好东西全都留给“ 小宝宝” , 必然会使小宝宝感到高人一等、自感特殊, 进而变得自私自利, 冷漠无情。第二, 不要过分地关注自己的“小宝宝”。很多家长习惯于“以孩子为中心”, 家里的重要安排全都围绕着“ 小宝宝” 转悠。果真这样, 就会使“ 小宝宝” 变得骄傲自得, 目空一切。感到他就是全家人的中心, 全家大小就得给他全心全意地服务。
     第三, 不要对孩子“ 有求必应” , 要什么, 给什么。特别是在“ 小宝宝” 哭闹不已的时候,千万不可以表现得百依百顺。不然的话, 定会养成“ 小宝宝”事务。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 不但不会勤劳善良, 而且缺少了上进心和同情心。第五, 不要过分保护孩子。其实, 孩子并非天生胆小怕事的。孩子胆小怕事的一个重要原因, 恐怕是往日由父母亲或爷爷奶奶的过分保护造成的。比如, 当孩子一不小心摔倒以后, 面对即将哭啼的孩子, 大人们大可不必惊慌失措, 而应该及时鼓励其不要哭、不要怕, 勇敢点, 爬起来。
     这之后, 孩子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坚强的。第六, 一定要多多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没有父母亲或爷爷奶奶的陪伴, 就不让孩子走出家门半步, 不让其和另外的小朋友玩耍; 孩子一旦离开父母亲的视线, 立即变得惊慌失措。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 一定会胆小如鼠, 缺少自信能力。第七, 不要有意无意地偏袒自己有错的孩子。很多时候, 自家小孩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发生了吵闹打架现象。这个时候, 大人们千万不能不问青红皂白雄赳赳气昂昂走上前去, 就对别人的小孩大打出手。结果, 在造成新的矛盾纠纷的同时, 定会有意无意培养了自家小孩难以合群、自以为是的坏习性。
      古语说得好: “ 养不教, 父之过。” 正确的教养教育观点和方法, 应该是在深刻体会和理解“ 恩生于害, 害生于恩” 辩证关系上的教养教育关系。如有偏差, 就会在实践当中事与愿违, 出现相反的效果。我们的道友应该这样, 世俗众人也应该这样。

相关热词搜索:孩童 误区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二十五期:要生活得写意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二十五期:冲和真人潘德冲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