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四十一期:大惠大仁,万古长春——长春真人丘处机
时间:2021-12-06    来源:八仙宫网络平台整理     作者:秦川飞鸾集


        1148年正月十九日,山东东路的登州栖霞县(今栖霞市)丘家喜得贵子。看着新生儿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丘氏夫妇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孩子将是一位对13世纪的亚洲产生巨大影响的大人物。
        小丘哥儿从小聪明伶俐,不凡的见识和温文的气度让他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有人甚至为丘哥儿看相,预测他的未来将是“神仙宗伯”这类大师级别的英杰。1166年,年过18岁的丘哥儿一个人东进昆嵛山隐居,希冀寻找到他心中所求。与此同时,在陕西京兆府终南山(又称地肺山)下,有位志存高远的道士在庵墙上写下“地肺重阳子,呼为王害风”等话语,这个在墙上挥笔留句的王害风,便是创立了道教全真派的祖师——重阳真人。
        一年后,重阳真人烧掉了自己的草庵,一路从三秦来到齐鲁,不断地在寻觅了解并能继承他思想的“知友”。因缘际会,重阳真人先后结识了刘通微、范怿、马从义(马钰的俗名)等与自己产生共鸣的知心良友,马从义更是在自家宅院修造了一间全真庵供他居住。数月后,丘哥儿闻风而来,请重阳真人收取自己为徒。在全真庵,重阳真人为他起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


\

        重阳真人还给这个年纪轻轻的小弟子写赠了一首诗。他说,“细密金鳞戏碧流,能寻香饵会吞钩。被予缓缓收纶线,拽入蓬莱永自由。”重阳真人将丘处机夸作有着敏锐洞察力的“小金鱼”,既已主动“寻到香饵”跟随自己入道,则当然会把他从小小的溪流“拽入”云水苍茫的海上蓬莱仙境。1168年农历二月末,重阳真人带领丘处机、谭处端、马钰、王处一四位弟子前往丘处机曾隐居的昆嵛山传道授业,不久后郝升(郝大通的俗名)亦来拜师请教。然而,重阳真人教育弟子们有着不同的方式,他经常与丹阳真人马钰交谈传言,却让年轻的丘处机干一些琐碎的杂活,表面上似乎对丘十分冷落。有一天,重阳向丹阳传教调息的秘法,室内只有他们二人。机灵的丘处机见状便站在门外偷听,谁知被师父与师兄发觉,二人骤然闭口。年轻人难免心浮气躁,带有情绪。时间一长,丘处机便开始犯嘀咕,他埋怨道“凡所教我者,皆不干事!”就是说,自从拜师以来,师父教自己的东西和“道”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是他所追求的吗?重阳真人为人严肃端正,丘处机心中的这些疑问并不敢直接向师父提出来,只能按照重阳真人所交待的去做。一天,他又向师父问“道”,重阳真人只是轻描淡写地回了三个字,“性——上——有”,此外再也没有说什么。丘处机听到师父如此回答,就也不再多问了。
        翌年,重阳真人下昆嵛山,度化刘处玄,与丘(号长春子)、刘(号长生子)、谭(号长真子)、马(号丹阳子)四人西归京兆(今西安市)。1170年正月,重阳真人师徒五人在西归途中路过汴梁(今开封市)预感自己即将羽化,便向弟子们传语后事。重阳真人说,丹阳已经得道,长真已经知道,对于这两个弟子他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然而,长生和长春这两个孩子的工夫都还尚浅。于是,重阳真人令丹阳真人教导长春,让长真真人教导长生,了遂了他对身边弟子们的挂念。望着年纪最小的丘处机,重阳真人语重心长地对他讲,“尔有一大罪,须当除去。往日尝有念,云‘凡所教我者皆不干事’,尔曾不知,不干事处便是‘道’!”原来,重阳真人一直记得丘处机发泄过的牢骚和不满,始终牵挂着这个小徒弟。不干事处便是道,不干事处便是道......此刻的丘处机虽然反复琢磨也没想通这句话的意义,但却将师父的遗言牢牢地记在了心里。重阳真人羽化后,丘处机跟随丹阳真人前往陕西。丘刘谭马师兄弟四人过华山,入关中,回到了师父的故乡,看到了坦荡的秀色。来到陕西后,丘处机对这里的印象十分深刻,他感叹道“秦川好,一片锦纹华”,还说“天下风光何处好?八水三川,自古长安道”。
        既已入秦,四人便在师父当年终南山下的旧所(在今西安市鄠邑区祖庵镇)庵居。1172年,在丹阳真人的主持下,重阳真人的仙骸被迁葬回陕西,丘处机仍然随着师兄弟们一同在祖庵为师守墓。终南山位于秦岭中段,山川壮丽秀美。在祖庵,丘处机时常南望秦岭,称赞终南山“山色清高,夜色无云蔽”。1174年,丘处机与三位师兄弟分别,沿着秦岭西行来到虢县(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磻溪,他在渭水南岸凿土为洞居住,过着清俭的生活。有时,一些道友来磻溪拜访丘处机,丘处机竟因没有招待的茶点吃食而不好意思地说“道友相看唯莫怪,贫闲守拙无相待”。吃住已清苦,穿戴更简陋。

 
\

        在磻溪生活的日子里,丘处机数年只有一件衲衣、一双鞋履,每当中秋节前后天气渐凉,他便向道友求助,搜来破布自己缝补衣衫,找来别人穿过的鞋子自己再穿上。磻溪附近的水草茂盛,丘处机就将水草晒干,编成蓑衣穿在身上。当地的关中父老不知道丘处机的名号,只凭着他的打扮称他为“蓑衣先生”。入冬后,秦川大地冷寂萧索,丘处机披着破烂的衲衣蜷缩在土窑,频频将冻僵的双手放在嘴巴前哈气取暖。即便如此,他求道的坚定意志还是没有被时间消磨,就算条件再艰苦,他也“须凭一志,撞开千古心月”。
        修行生活不只是贫俭,磻溪的夜晚经常会有虎豹之类的野兽出没,丘处机也会躲在窑洞中心生恐惧。他打算给自己的居所搭起篱笆建起保护设施,但又不停地反复思量,“如此境界有此怖心,便欲遮护,毕竟生死回避得么?”《道德经》中云:“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夫何故?以其无死地。”最终,丘处机冲破了生死观,放弃了搭建篱笆的妄念,选择了“无死地”,他也因此不再被心中的恐惧所支配。丘处机一边磨心炼性,一边亲近着孟秀才、许秀才、李四秀才等有德才的陕西儒生,他向人借书阅览,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的学识。渭河北岸的李四秀才热情地邀请南岸的丘处机过河去居住,丘处机却谢绝盛情,说自己在磻溪“亦可论真修”。
        1180年,丘处机离开磻溪,又向西出发去往龙门山(在陕西省陇县)隐修。时岁渐长,丘处机不时想起天各一方的丹阳、长真、长生三位师兄弟,他说“既是飘零,难为会合”;丹阳真人也写信附诗给他,说“思忆长春子最贤,何时得面圆?”其中字句尽显道友之情。通过多年艰辛却意义非凡的苦修,丘处机终于心地开明,对师父那句“道在性上”的微言方得悟彻。
\

        1186年冬,他回到了终南山下的祖庵,时任陕西以及西安的军政要职的女真贵族夹谷清臣(又作夹谷清神,本名“阿不沙”)便请他去讲道。长春真人说阿不沙“未心开”,他以海蟾真人罢燕相的典故告诉阿不沙应及时辞去官职,并请求让自己返回终南山。然而阿不沙却没有听从长春真人的良言,几年内反倒节节高升,从西京留守、枢密院副使,一路升到右丞相、左丞相……就在阿不沙位尊高位时,却因贪图财货导致边境地区骚乱而被金世宗所罢相。两年后,金世宗完颜雍在召见玉阳真人王处一后,又召丘处机赴中都(今北京)做醮,丘处机在写给玉阳真人的信中言“只恐虚名动华阙,有妨高枕卧青山”。中都一行后,丘长春真人复又归陕。1191年,43岁的长春真人离开了生活二十余年的陕西,返回故乡。他曾对弟子说:“丹阳二年半了道,长真五年,长生七年。我福薄下志,十八九年,到通天彻地处,圣贤方是与些小光明。”在陕西异常艰难的下志苦修使他渐得道妙,而他也终于明白了师父重阳真人所说“不干事处便是‘道’”的真实意义。
        13世纪初,来自蒙古高原的成吉思汗统一了草原诸部,建立了大蒙古国,对外发兵攻打西夏与金国,整个亚洲都在迅速地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1210年,时在河北的玉阳真人王处一发出了“生灵将受苦”的叹言。短短几年里,金国军队在蒙军铁骑的强势猛攻下节节败退,蒙军最终攻破了金国都城——中都,金国政府不得不迁都至汴京(今开封市)。1220年,远在中亚地区西征的成吉思汗突然委派使者至山东礼请长春真人西行面见。已逾古稀之年的长春真人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应诏而行。有着得力弟子们的陪同,长春真人离开山东,经燕京(今北京)北进塞外。蒙古高原戈壁连连,白天的紫外线光照强烈,同行的成吉思汗大臣田镇海表示可以入夜后行进,然而田镇海同时也说明了他的“担忧”。原来,草原上有许多古代的战场,田镇海认为天黑后,一些亡魂或鬼怪就会出来害人,建议大家在马匹的头上涂上鲜血辟邪。长春真人笑着对他说:“邪精妖鬼遇到正人君子就会远远地躲开,我们不必为此担忧!”


\


        长春真人与弟子们穿草原,行西域,路经赛蓝城(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时,弟子虚静真人赵道坚却与世长辞。虚静真人临终前,对清和真人尹志平嘱咐一定要照顾好师父。行至邪米思干城(即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附近后,由于局部战争问题,长春真人便留在城中过冬。邪米思干不久前刚被蒙军所占领,产生了一系列民族矛盾,就连成吉思汗派遣的官员都不敢在城里居住。然而长春真人却安慰同行的清和真人尹志平等弟子言:“道人听任命运逍遥度日,即使把刀架在头上也无所畏惧,还担忧什么呢!”一天,他来到城中的苏丹宫殿,在墙上写道“日月循环无定止,春去秋来,多少荣枯事!五帝三皇千百祀,一兴一废长如此。”无不对世事迁易产生的兴衰胜败深沉作叹。1222年农历三月,长春真人在军队护送下前往成吉思汗行宫。成吉思汗问长春真人,是否带有长生不老的丹药给他?长春真人如实地回答说:“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这并非长春真人第一次讲实话,曾经有人给他出主意,劝长春真人故弄玄虚,略施手段欺瞒信众,从而提高自己和全真道的名望。然而,丘真人大笑着对此人说:“俺从入道到现在五十多年,下了那么多功夫就学得了一个‘实’字,又怎么会轻易地就抛弃呢!”

\

        对于长春真人的坦然诚实,成吉思汗也非常敬佩,将他尊称为“神仙”。不久后,成吉思汗入雪山避暑,长春真人暂回邪米思干。入秋后,长春真人再次与成吉思汗会面,对上宣说养生之道。长春真人还根据他西行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力劝成吉思汗倡导蒙古人孝顺父母,他请求把这些良言遍告给蒙古部众,成吉思汗听从了他的意见,表示“神仙是言,正合朕心!”成吉思汗召集来诸王及大臣,对他们说道:“神仙对朕说这些话,你们每个人都要铭记在心中。”农历十月,长春真人又返回邪米思干,但凡有剩余的粮食就给饥饿无食的当地百姓食用,还经常施粥,救活了很多外族人。1223年,长春真人随成吉思汗东还。正月十九日这一天是他的诞辰,许多官员都来向真人贺寿。农历二月八日,成吉思汗打猎射中了一头野猪,正要上前捕获时,他所骑乘的马却失去控制,成吉思汗落马倒地,野猪在一旁却没有反击。长春真人入谏说:“上天之道,好生恶杀。现在您年事已高,应当少出外打猎。从马上摔下来,是上天的告诫;野兽不敢近前,是上天的庇护。”成吉思汗说:“神仙的劝诚非常正确,我会牢记在心的。”他甚至对身边的近臣吩咐,“只要是丘神仙劝我的话,以后都要听从!”
        三月初,长春真人向成吉思汗辞别,踏上了返回中原的路途。路过赛蓝城时,有弟子提议将虚静真人赵道坚的仙骸一并运送回汉地,然而长春真人却意味深长地说“四大假躯,终为弃物。一灵真性,自在无拘”。重阳真人亦言,“一灵真性在,不与众心同”,人的身体终究是腐朽之物,只有修道人得到的一灵真性,才是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在弟子墓前致祭后,长春真人又继续东归。农历七月,长春真人行至云中城(在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古城镇),成吉思汗派遣大臣阿里鲜去山东招降与蒙军敌对的武装势力,长春真人得知后,恐蒙军大肆杀戮,便命清和真人尹志平同行前往安抚。长春真人又听说宣德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出现了很多新出家的道众,他又吩咐清和真人尹志平加以控制并附信写道:“我长途跋涉万余里,一去就是三年,有多少出家道人放任自己,成了浑浑噩噩的无赖?尹公到达之日就要执行教令,不要让全真门户存在妨碍道法教化的问题!道心不坚的人福运浅薄,因此才在修道的过程中容易转变心志。”他还对门人训教,“修道就好比上山,肯定会费力而且缓慢,但却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山顶前进;而无所作为的人就像下坡,轻松无碍,还反倒觉得自己胜人一筹。”不久后,成吉思汗又派人传言,问及长春真人的近况是否安好,还说自己常常思念丘神仙,让丘神仙也别忘了他。
        1224年,长春真人回到了燕京。随后,成吉思汗不断派遣大臣传旨,表示他的心中始终惦记着丘神仙,自从丘神仙离开以后,他没有一天忘记。另外,成吉思汗还表示,但凡在自己的辖地,丘神仙愿意在哪里住就在哪里住。自从长春真人回到中原后,一些歪理邪说日渐消失,越来越多的人愈发仰慕全真道,全真道组织的力量也迅速壮大。1225年,长春真人与燕京的陕西籍官员王楫叙话,谈起秦岭终南山的胜景,长春真人想起秦川秀色,不禁说道,“我昔居于磻溪,茂林秀竹真天下之奇观,思之如梦。”关中大地的锦绣山川,一直是他魂牵梦绕的仙籍之土。同年农历九月,燕京上空发生了火星停留在二十八星宿之一“尾宿”附近的天文现象。按照我国古代占星术的相关说法,这是不吉利的事情。因此,王楫认为燕京境内会产生灾害,于是礼请长春真人作斋醮,消灾祈福,他打算用地方财力举行一场声势浩大的祈福禳灾活动,便问丘真人,做这场斋醮需要花费多少经费?
        当时蒙金之战频发,人们饱受战争之苦,长春真人不忍民众为此而掏出自己的血汗钱,便回答说:“近年来征发赋役,人民很是疾苦,地方和老百姓的财力也一再缩减耗尽。如果要做,我也应当集结道观的力量来准备这场斋醮,不需要大家出资支持,只要让城里的官员们好好斋戒,等待行礼就足够了,剩下的什么都不用。”斋醮仪式一共做了两天两夜,长春真人不顾自己年事已老,亲自到坛上作祷。斋醮结束的那天晚上,王楫十分高兴地向真人祝贺说:“天上的荧惑星已经退了很远,大家不会再担心了,这都是您深厚的德行与上天有着迅速的感应啊!”长春真人却淡然地说:“我有什么德行......祈祷这样的事从古代就有,只是恐怕心不诚罢了。古人说:‘至诚动天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227年农历七月初九,长春真人在燕京羽化升仙,世寿79岁,其著作《磻溪集》一书传世至今。长春真人是“七真”中最早被重阳真人所收的弟子,但却在七子中迟迟不能修成道业,因此他也倍加努力地精进功行。在陕的二十年间,他通过磨彻掉般般旧习,锻炼出虚空性命,成就了希夷至道。明代以来,出现了尊奉七真为祖的“全真七派”,其中一支便以陕西龙门山为宗,即全真龙门派。后世又以避讳孔子(孔子名叫孔丘)名号为由,逐渐便将“丘”姓异化为“邱”姓,因此长春丘真人又被呼为“邱”真人。
身处世界变革之际的巨大洪流中,长春真人继玉阳真人王处一和长生真人刘处玄之后,最大力度地将全真道的影响逐渐扩大,几近实现师父重阳真人“使四海教风为一家”的豪言壮志。而长春真人谏成吉思汗使蒙人行孝、劝成吉思汗“天道好生”、济外族饥民粮食、止蒙军杀戮敌军等真实故事也慢慢形成了“一言止杀”的公认典故,成为了大功大德、大惠大仁的高士典范。
 
(注:本文所提及的年份及年龄均以公历和实际周岁计算)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磻溪集》,(金)丘处机述
《渐悟集》,(金)马钰述
《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元)尹志平述
《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元)王志谨述
《七真年谱》,(元)李道谦撰
《全真第五代宗师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内传》,(元)李道谦撰
《长春真人西游记》,(元)李志常编
《南村辍耕录》,(元)陶宗仪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四十一期:集玉溪道人书正阳宫匾额记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四十一期:《七真言行集》(第二辑)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