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杂志》第七期:【玄门仙范】 八仙宫历史上的高道——堪以胜迹作民气 (连载之三
时间:2016-11-18    来源:八仙宫弘道部整理     作者:潘存娟

    民国年间,由于当时监院唐旭庵的努力,八仙庵曾经得到过一次较大的修葺。这在八仙庵近代发展过程中,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唐旭庵,本名唐宗煜。他1932年在青岛海云庵出家,1934年在四川成都青羊宫挂过单,后来到八仙宫常住,很快被推举为监院。当时的西安由于经历战乱,许多庙宇陵祠都遭到了不小的破坏。八仙宫也不例外,唐旭庵一直有心加以整修,重振庙风。而他最终能实现这个想法,是和当时主政陕西的邵力子与杨虎城分不开的。
    杨虎城(1893-1949),陕西蒲城人,名忠祥,虎城为字。父母务农为业,家境贫寒,仅读过两年私塾。1908年,因父亲被清政府处死,杨虎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后来,担任陕西地方军政工作,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兼陕西绥靖公署主任。他虽然出生行伍,文化程度不高,却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安培华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前身的创建,就都是杨虎城将军的功劳。
    邵力子(1881-1967),名景奎,又名凤寿,字仲辉,浙江绍兴人,近代教育家、政治家。早年参加同盟会,1933年到陕西任政府主席。之前,陕西省政府主席由杨虎城将军兼任。杨将军敬佩邵力子的才学品性,再三请求国民党政府派邵力子来陕西省担任省政府主席。蒋介石最终同意了。邵力子抵达潼关时,杨虎城亲自到华清池迎接。
    邵力子和杨虎城实行军政分治,但在治陕政策上高度一致。他们精诚合作,集思广益,大力发展水利、农业,积极修路办学。而且,古文化造诣深厚又酷爱历史的邵力子,一到陕西,就致力于保护文物古迹。他常对省府人员说:“陕西境内,名胜遍地,古迹不绝,山川草木,亭台楼阁,驿道河桥,陵寝碑记,几乎每一处都有一段传说,每一物都是历史的活化石,要重视文化古迹的保护和修复,发挥古城独有的优势。”1934年,邵力子在省政府委员会上提出修复西安钟楼、重修岐山周公庙、修建西京博物院等建议,并列出一系列要加以保护的文物古迹名单。
    据说,唐旭庵是杨虎城的结拜兄弟。邵力子列出的文物保护名单,他一定是了解的。但其中并没有八仙宫,他作为一座古庙的监院怎么能放过这样一个大好机会呢?八仙宫有一通《重修西京万寿八仙宫碑记》,记载的正是唐旭庵倡导并主持的重修事宜,也记载了唐旭庵所作的努力。碑文里首先叙述了八仙宫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地理位置,认为国民政府既然想通过文物遗迹的保护和重修“伸张民气”,那么像八仙宫这样的道观,本来就坐落在唐代兴庆宫的遗址上,而且在西安市近郊,处在交通要道上,现在却没有提到要修复它,“岂非一大缺典乎”?这大概也是当时唐旭庵及道众们争取重修机会时所申诉的理由吧。
    碑文然后就提到:“监院唐旭庵炼师,学识通伟,道行粹卓,谓国家既以胜迹作民气,斯庵之修势不可缓。爰发宏愿,爰造募册,自邵主席力子、杨主任虎城、孙主席蔚如、王会长怡然,各大人、先生均输巨金,财用既储,梓人度工。门室殿堂五楹者四,三楹者三,两庑如五楹之四者而倍之。用国币二万四千奇。三月经始,十月落成。”可见,唐旭庵充分利用了他与杨虎城的亲密关系,也充分利用了邵力子主张的这一批文物保护工程的机会。
    从碑阴所录的捐资名单看,这次八仙宫虽然得到了重修机会,但政府并没有划拨经费,因为本来就不在预设的名单里。但是邵力子、杨虎城及众多官员显然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其中,邵力子和杨虎城各捐大洋1500元,其他十几位官员200元到500元不等,还有十多家政府机关、七十多家商会及企业、一百多个人参与了捐资和募捐,共计24000多元。唐旭庵利用这笔经费,重修了吕祖殿、太白殿,全面修缮了灵官殿、雷祖殿、八仙殿、斗姆殿、山门及两边厢房。1938年3月开工,10月就竣工了。
    这次重修,算得上是民国时期八仙宫的一大盛事了。人们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唐旭庵重修八仙宫的过程是“行一而得三善”,即:“饰胜迹以作民气,崇道德以佐治理,宾额迎送于是焉”。就是说,重修八仙宫有三重意义:首先是用历史遗迹来振作老百姓的精神,其次是以道家思想辅佐政府的治理,三是发挥八仙宫处在驿路要冲的交流作用。这样,唐旭庵也就因此成为八仙宫历史上一位不可忘却的高道大德了。
 

相关热词搜索:玄门 民气 胜迹

上一篇:《玄门道语杂志》第七期:【经典研悟】 正讹
下一篇:《玄门道语杂志》第七期:【玄门仙范】 韩湘子:寒冬牡丹开异色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