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十五期:高山流水觅知音——传统文化之 琴
时间:2016-12-16    来源:西安八仙宫弘道部整理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
一、古琴的前世今生
    古琴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 ” 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 ” 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 “ 《高山》《流水》觅知音 ” 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 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的淡泊境界。1 9 7 7年8月,美国发射的 “ 旅行者 ”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从全球选出人类代表性艺术,其中收录了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钟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国音乐。这首曾经由春秋时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弹奏而与钟子期结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 “ 人类 ” 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寻求新的 “ 知音 ” 。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我国最早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多次提到古琴,如“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 “ 琴瑟击鼓,以御田祖 ” ; “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 ,等等。这都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成为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人喜爱的乐器。2 0 0 3年1 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中国的古琴名列其中。2 0 0 6年5月2 0日,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
二、古琴的造型
   古琴,古称琴、瑶琴、玉琴、七弦琴等,是中国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古代乐器按照制作材料划分为八类: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古琴属于 “ 丝 ” ,即拨弦乐器。古琴相传为伏羲所发明, “ 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 ” 而汉代又有这样的记载,认为神农氏改进了古琴,以纯丝为弦,刻桐木为琴,后来舜又将古琴定为五弦。五弦的含义是,内合五行 “ 金、木、水、火、土 ” ,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并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秩序。后来周文王被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又加弦一根,是为武弦,象征君臣合恩,从此古琴被称为文武七弦琴。古琴的音位以“徽”表示,共十三徽,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另外居中最大的一个徽代表闰月。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厘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象征周天3 6 5度.
   古琴的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所以有走手音的指法,使其具有独特的音韵。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泛音法天,空灵飘渺;散音法地,深沉悠远;按音法人,吟哦泣诉;三音协调,象征天地人之和合。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十四个琴式:仲尼式、伏羲氏、列子式、连珠式、灵机式、落霞式、伶官式、蕉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亚额式、鹤鸣秋月式。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
三、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深具东方文化特色,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历来为中国文人阶层所推崇,被尊为 “ 国乐之父 ”“圣人之器”。“ 和雅 ” 、 “ 清淡 ” 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 “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 与白居易 “ 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 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相反,人们也常用 “ 对牛弹琴”、“焚琴煮鹤”来感叹某些人对琴的无知。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思想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 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 ” 古琴首当其冲地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 “ 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而且,“琴”字从“今”,强调“当面演奏”,表示演奏的隆重性、郑重性,在聆听琴曲时,必须正襟危坐,古代文人士大夫把这些听琴礼仪视为文化素质和修养的体现。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 “ 大音希声 ” 、 “ 至乐无乐 ” 的境界。从某种程度上看,道家是反对音乐的,究其实质,他们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 “ 天籁 ” 、 “ 地籁 ” 与 “ 人籁 ” 三类,认为只有 “ 天籁 ” 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思想,如白居易、陶渊明、欧阳修、苏轼等。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后来李白有诗写道: “ 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 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相关热词搜索:传统文化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十五期:“道”是过去,也是未来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十五期:重视国学教育,加强文化认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