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十六期:修道之人如何正确地看待戒律
时间:2016-12-16    来源:西安八仙宫弘道部整理     作者:铁冠道人

斋戒的含义
    最早的时候,我们通常说斋戒。《云笈七签》云: “ 斋者,齐也。齐整三业,乃为齐矣。若空守节食,既心识未齐。又唯存一志,则心无贪昧。谓兹二法,表里相资。 ” 古人举行重大祭祀之前,都会斋戒。《庄子》里孔子让颜回斋戒,颜回说自己不饮酒、不吃肉好几个月了。孔子说:你那个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斋戒,在古人是祭祀之前的,一个使自己身心洁净的过程。所谓 “ 斋戒以奉上帝。 ” 斋是齐整的意思,戒是两只手拿着武器,含有警戒的意思。《说文》云:“戒者,警也,以戒不虞。”也就是说,学道之人,通过斋戒,使自己身、心、口三业齐整,不犯过错。
戒和礼
    有人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 “ 克己复礼为仁。 ” 就是要克制自己的不合理的欲望和行为,使言行符合礼的规范,那么这就是仁。具体来说就是 “ 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 从言行举止等方面,约束自己,由外在规范自己,从而使内在合乎礼,使礼内化为自己的品格,从而成为圣人。程子曰:“ 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子曰,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颜渊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 ”
    儒门的修养,是自内而外的,比如子夏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个是说,有的人天生有仁孝之心,所以发乎外自然合于规矩礼法,这是由内而外的,诚于中之仁孝,形于外则为孝悌恭敬。但是有的人则需要后天的学习和培养,这就是需要礼来约则需要后天的学习和培养,这就是需要礼来约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 也就是说,孔子本人十五岁开始立志于学习,直到七十岁的时候,才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随心所欲者,逍遥自放也;不逾矩,就是不违反规矩。这是修养到一定境界之后,内心无有渣滓,所以纵其天真,也都合乎礼法。
    其实道家的戒律,和儒家的礼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检点自身行为,由外在而约束内心,从而使身心合乎道的要求。
戒律是祖师的慈悲教导
    道门的戒,除了对平常行为规范的约束之外。还有很多是修炼中的规范,这些都是祖师的慈悲教导。比如修守一之法的,不能履殗秽,如果守一而履殗秽,将学道无成,徒费工夫。又《太玄都中宮女青律》云:“凡修上清之法,礼斗戒勿用檀香,因为用檀香,则斗真不降。不得北向及本命之上二处便回,触忤玉晨,秽慢本真。五犯不得入仙也,十犯被考左官,死入地狱三涂之中,万劫还生不人之道也。 ”
    经期妇女、孕妇不得入庙朝拜。有的人认为是歧视女性,其实是因为古代庙里多用药物合香,其中不乏走血、破血、行血之药,经期妇女闻到这种香,容易出现大出血。教育我们不要杀害昆虫鸟兽,其实是要长养我们的慈悲之心。不吃牛、犬之肉,乃是培养我们的感恩之心,牛一生辛苦耕作,狗忠心守护家庭。修道之人,不忍食之。小时候老人们告诉我,不要用手指指月亮,月亮晚上会来割耳朵的。在科学者看来,月亮哪里会来割耳朵?其实老人这样告诉我们,是教育我们要敬畏天地、日月神祇。
持戒乃是积德累功的法门
   《道教仪范》云: “ 学道之士莫不持戒精虔以积累功行,故左仙公云: ‘ 学道不修斋戒亦徒劳山林矣 ’ 。夫戒者,戒诸恶行也。故不持戒,道无由得。 ” 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戒律,一般是三皈五戒、十戒之类的,不能酗酒、不能淫乱、不能妄语、不能杀生、不能偷盗等等。这些是对于一个人的基本的道德的规范,王常月真人说: “ 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凡能持五戒,精进无虞者,益算延龄,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 戒律是祖师慈悲留给后人的法宝,人能持戒,自然少犯错误,罪过就少了。人能持戒,就能收束自己的身心,使之中规中矩,久之自然有受益处。
    《真诰》云: “ 子张存圣教于绅带,西董清训,谨书之丹怀,藏之六腑,奉以周旋,弗佩韦弦以自矫,盖以外戒内,以义规心,仰衔敢失坠,庶五难解冻于炉门,七试飙静于渊谷。”又云: “ 弟子虽去吾千万里,心存吾戒,必得道矣,研玉经宝书,必得仙也。处吾左侧者,意在邪行,终不得道也。 ” 所以学道修仙,当以持戒为第一要务,所以防非止恶,积德累功也。

相关热词搜索:戒律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十六期:感悟早晚功课经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十六期:心灵的品级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