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二十三期:全真教历史上的南北宗合流
时间:2017-07-21    来源:八仙宫网络整理     作者:张方

   唐末开始,道教外丹服炼之术即开始走向衰落。屡屡发生的丹药中毒亡事件使得崇尚外丹的唐皇室及士大夫们认识到外丹成仙说的不可靠。在情况下,内丹成仙说乘时而起,成为道教炼养术中的主流。内丹著述纷纷出世,涌现出钟离权、吕洞宾、施肩吾、陈抟等一批内丹名家。宋代,内丹说趋于成熟。到了宋金对峙时,北方金王朝兴起了王重阳创立的内丹道派— — 全真道;南方的南宋王朝亦流传有专以修炼金丹的道教流派,史称金丹道南宗。
   南宗内丹理论的创始人是北宋内丹大家张伯端,其代表作《悟真篇》倡以禅道结合、先命后性、由道入禅,树一家之学。但与全真道有很大不同的是,张伯端不主张出家修炼,也无意开宗立派,他没有像王重阳一样组织教团与制定教义教规。因此,所谓南宗起初只是在个别人中以丹诀秘传,从张伯端传石泰,石泰传薛道光,再到薛道光传陈楠,陈楠传白玉蟾,都是单人秘传,既无教团组织,又无宫观道士,甚至连 “ 南宗 ” 之名,也是后人所称。这种情况直到白玉蟾时,才有所改观。
   白玉蟾师从陈楠,在罗浮山学道九年,修习内丹与神霄雷法。二十一岁时,他开始浪迹江湖,云游传道。门下徒众甚多,有彭耜、留元长、叶古熙、赵牧夫、詹继瑞、陈守默、潘常吉、周希清、胡士简、罗致大、洪知常、陈知白、方碧虚、王金蟾、林自然、桃源子等,形成了小规模的教团。其教团有供本派活动的几处靖庐与一定数量的信众。白玉蟾还撰有《道法九要》来规范道徒的入教行持。同时,他们也形成了自己的祖师传承谱系“南宗五祖”,即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但是,由于南宗徒众多于民间山野自己修炼,不大结交权贵,并未得到上层统治者的重视。因此,他们教团的发展远逊于同源异流的北方全真道。南宗教团虽然势力单薄,但张伯端的《悟真篇》却影响极大。从北宋起,便不断有人注疏《悟真篇》。南宋时,言内丹者几乎无不受张伯端影响。因此,从广义上来说,金丹道南宗不仅仅限于有教团组织的白玉蟾一系,还包括众多受张伯端影响的南方内丹流派。
   至元十七年,南宋灭亡,风行于北方的全真道开始传入江南地区。全真道与金丹道南宗皆尊钟、吕,又均主内丹,自谓同一源流。金丹道南宗教团由于实力过于弱小,不受元室重视。许多南宗弟子在接触到来自北方的全真道之后,产生了较多的自我认同,开始会归合流于全真道之中。当然,这一时期的正一道由于
元廷的扶植,实力大增,也融合了一部分金丹道南宗。在元代中期的这次南北宗大融合中,众多南宗道士纷纷投入全真道门下,或亲身投师参学全真,或以全真道相标榜。他们将南北二宗的内丹心性理论相互交融,产生了一批全真内丹家。
   活动于江西、福建一带的李珏、陈致虚一脉,便是由南宗转入全真者。李珏,字双玉,四川崇庆府人。其得黄房公金丹之道,改名栖真,号太虚,前往武夷山,潜心修炼内丹。后至真州玉虚庵坐圜,出圜后传道于江西人张模。张模,字君范,号紫琼,江西德兴人,修炼于真州,以道授予赵友钦。赵友钦是江西饶郡人,宋宗室,幼遭劫火,云游四方,得张模授道后,搜群书经传,作三教一家之文,以金丹妙道授陈致虚。陈致虚,字观吾,道号上阳子,江西庐陵人。其早年浪迹人间,天历二年,四十岁的陈致虚遇见赵友钦,得授金丹大道,后其又得青城老仙之秘法,成为元代后期著名的内丹家。陈致虚撰有《金丹大要》《上阳子金丹大要仙派》《紫阳真人三注》《周易参同契分章注》等,其丹法融合南北二宗,广引诸家之说,影响很大。陈致虚论道虽不分南北,却尝以北宗传人自居。为了标榜自己为全真北宗嫡传,他在书中宣称其法脉来自邱处机弟子宋德方,谓李珏之师黄房公即是宋德方。因此,陈致虚所言其派传承为 “ 黄房公披云真人宋德方 — —太虚栖真双玉真人李珏 — — 紫琼子张模 — — 缘督子赵友钦 — — 上阳子陈致虚 ” ,算是与全真北宗联系上了。
   与陈致虚同时代活动于江西、福建一带的南宗道士还有金志扬一系。金志扬,号野庵,浙江永嘉人,常蓬头一髻,世人称之“金蓬头”。金志扬师从全真道士李月溪,李月溪是白玉蟾弟子,此系乃南宗嫡传。但《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又载:“月溪乃真常李真人之徒”,可见,李月溪又拜全真掌教李志常为师,从南宗转入了全真教。金志扬先游学于燕赵齐楚,后独居草庵二十年,四方礼者日集。金志扬有弟子劳养素、郭处常、李西来、张天全、殷破衲、方壶子等,皆以道法闻名于世。另有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自号大痴道人。亲传有《纸舟先生金丹直指》,题署为 “ 全真正宗金月岩编,嗣全真大痴黄公望传 ” 。据饶宗颐先生考证,金月岩即金蓬头。因此,黄公望亦出自金蓬头之门,皆属南宗全真道士。
    与陈致虚、金志扬一系由南宗转为全真北宗不同,江南全真道的另一位著名代表人物李道纯,则以南宗理论为本位,融合全真内修心性学说,从而形成了道兼南北的内丹中派。李道纯,字元素,号清庵,又号莹蟾子,湖南都梁人。其原为茅山道士,后吸收南宗内修理论,转入南宗系统。他在自述传承系统时称: “ 东华帝君传正阳钟离权仙君,钟传纯阳吕仙君,吕传海蟾刘仙君,刘南传张紫阳,北传王重阳。道统一脉,自此分为二。惟清庵李君得玉蟾白真人弟子王金蟾真人授受,为玄门宗匠。继道统正传以袭其明,亦多典集见行于世。”可见,其道法得于白玉蟾弟子王金蟾,乃是南宗嫡传。李道纯的丹道理论以三教合一为基础,结合理学,从主静入手,将修炼程序总结为由命而性,再由性到命,仿佛循环,结丹成仙。使南北宗内丹融合为一,进一步完善了全真道的思想理论体系。其派以茅山为中心,座下门徒众多,知名者有赵道可、苗善时、邓德成、张应坦、蔡志颐等,对元代中后期的全真道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元代,浙江一带亦有南宗道士归入全真道者。徐弘道,号洞阳子,元至元间修真瑞石山。其因感张伯端住山传诀,而命庵名为“紫阳”。弟子丁野鹤,钱塘人,弃家为全真道士,居紫阳庵导引辟谷二十余年。徐弘道丹法直接受教于张伯端,当为广义上的南宗道士。元后期江南全真道较有影响的人物还有牧常晁。牧常晁传道于福建一带,在建宁创建仰山道院,授徒讲学,主要著作《玄宗直指万法同归》。牧常晁初修禅,后于《悟真篇》得黍珠之意,由此悟得命宗。因此,他对禅宗心性论吸收较多,致力于将全真与禅宗相互融合。
    全真教南北合流是全真道发展史上重要阶段,它是组织松散、力量弱小的南宗争取发展的必然归宿。而两种独立发展的内丹理论系统碰撞所产生的创新,又为全真道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相关热词搜索:全真 门道 南北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二十三期: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二十三期:民国时期的八仙宫庙市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