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三十四期:晋朝有位《道德经》的铁杆粉丝,学的好,做的更好!
时间:2020-02-02    来源:八仙宫网络平台整理     作者:韩缓之


      裴楷,字叔则,魏晋时期人。唐代编修的《晋书》中记载他“弱冠知名,尤精《老》《易》”,裴楷在风华正茂二十岁就以为世所知,尤其对《道德经》和《易经》非常有研究。南北朝文人笔记《世说新语》中说他容仪俊爽,即使是不戴冠子、不刻意打扮自己,素颜也是非常光彩照人。见过裴楷的人都说:“裴叔则就像一座玉山,炫人眼目。”当时的人称他为“玉人”,显然裴楷是一位典型的美男子。但“玉人”之称虽然始于他的颜值,但却真正源自一个读书人的涵养与德行。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裴楷曾担任过三国曹魏的官员,司马炎取代曹魏后,又仕于晋。《世说新语 · 言语第二》中记载,晋朝刚刚建立时,晋武帝司马炎曾在朝中占卜算卦,想“预测”晋朝国运如何、能传到多少代。令人没想到的是,占卜所得的数字居然是个“一”。司马炎很不高兴,文武群臣也都惊慌失色,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敢说话。只见裴楷淡然自若,施礼对司马炎奏道:“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裴楷引用的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意思是天得“一”就会清明,地得“一”就会安宁,王侯得“一”就会成为正统,由此开创贞明的盛世。
      在道教中,“一”即是“道”,是万物的本源和归宿,也引申为治理国家的正确方法。虽然占卜中的“一”不同于《道德经》中的“一”,但裴楷巧妙地将二者等同起来。他让司马炎明白了帝王得“一”是个吉祥的征兆,更在于提醒他想要稳定的江山,必须完善起富国安民的体系。虽然在我国历史上,晋朝确实不是一段稳定繁荣的时期,但裴楷却凭一句《道德经》中的话,化解了这场因占卜而带来的尴尬,不得不佩服他的智慧。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世说新语 · 德行第一》又记载,赵王司马伦和梁王司马彤,都是司马懿的儿子、晋武帝司马炎的叔叔,他们镇守一方,财力雄厚。但司马伦其人生性贪婪,赏罚不明,他指使别人偷过晋武帝的皮衣,为了夺取皇位不择手段。裴楷每年都要请求朝廷,从司马伦和司马彤的税收中,取出几百万钱,支援给他的家族宗亲。有人挖苦他:“裴大人,您要是想当好人,就把你自己的钱拿出来啊,为什么用从他人那里乞讨来的钱呢?”裴楷说:“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在这里,裴楷引用的同样是《道德经》中的话。第七十七章原文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老子认为,天道是损减“有余”,去补充“不足”的,但世俗的作法却是相反:损减“不足”去供养“有余”。谁能把有余的生产资料贡献给大家呢?只有那些有道之人啊。
      裴楷并不在意他人的诋毁与不理解。赵王与梁王都是膏粱子弟,手中的财力或富可敌国,裴楷通过正经的途径,减损了他们的“有余”,补给“不足”的人,这合乎“道”,更何况赵王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爱学习,出名早,长得帅,有才华......这符合所有迷妹们追星的条件,但这不是裴楷的全部。他不仅熟悉《道德经》等经典,更是理解其中深刻的道家思想。
      道教推崇的高士,总是有所作为却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更不愿意在人前显露自己的贤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三十四期:馎饦是什么食物?重阳祖师都为它点赞!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三十四期:福寿宝地——宝鸡长寿山道观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