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三十五期:道家与儒家
时间:2020-11-30    来源:八仙宫网络平台整理    


      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都是我国本土先哲总结出的思想,已经滋养着国人走过2500多年,一代又一代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社会、哲学。全真道祖师纯阳真人吕洞宾、重阳真人王喆......道教历史上的高士,无不是由儒学为基,精研道学的。即便不是儒生、道士,我们的思维、言论、行动也无时无地不烙下儒道两家思想的印记。民国作家林语堂有言:“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中国的文人很幸福,往往得意的时候是个儒家,失意的时候是个道家。”
 
道、儒两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道家:老子(李耳)
      老子,名叫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周朝末年人,出生地在今河南鹿邑,他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有“中国哲学之父”之称。他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著作《道德经》被道教奉为圣经。同时,他也被看作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视他为道祖,被认为是太上老君的化身。老子深通历代典籍,学问渊博,见诸侯并起便弃官西去,最终隐于陕西终南。
 
儒家:孔子(孔丘)
      孔子,名叫孔丘,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人,是儒学的集大成者,被认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精通政治、教育、军事、艺术,与老子均为影响世界的中国名人。孔子被中国后代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1988年,95位诺贝尔奖获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声明:“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史料记载,孔子曾从鲁国至周向老子请教,他对老子的评价是:“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道、儒两家的主要经典
道家主要经典:《道德经》和“四子真经”
      《道德经》是老子所著,有八十一章,上篇是《道经》,下篇是《德经》,也叫“五千言”。《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世界各国译本有1000多种版本,是道教最重要的经典。“四子真经”,包括庄子的《南华真经》、列子的《冲虚真经》、文子的《通玄真经》和庚桑子的《洞灵真经》。
 
儒家主要经典:“四书五经”。
      包括《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论语》是儒家入门最基础的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共有二十篇。常读《论语》,给人的感觉是谆谆告诫,如沐春风。
 
道、儒两家的思想核心
道家
      道家的思想核心——“道”。道家的“道”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源,人类之始,运动之理,是生化并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也是自然、社会、人生的正道、常道、大道,是自然清明,社会昌明,人性通明的根本所在。清静无为是道家的重要行为准则。无为就是不违背内在规律,顺势而趋,形似无为,实则达无不为之良效。道家思想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
 
儒家
      儒家的思想核心——“仁”。“仁”是人最基本的品德,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喜欢真正的善人,憎恨真正的恶人。“仁”是一个人内在的品德,要表里如一才可以称为“仁”。在孔子认为,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的人很少有仁心。如果一个人表里不一,没有仁爱之心,那么即使遵从礼制也是表面文章毫无意义。儒家提倡“五伦”,父子之间要亲爱,领导与下属之间要有礼义,夫妇之间要挚爱但还要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之德。儒家让人们成为道德的践履者,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在仁义礼智信的轨道上,最终成为贤人。
  
道、儒两家思想的基本精神
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
      不自作聪明,不刚腹自用。满足温饱,增强体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自然。保持这样的天真状态,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夺的欲望。践行慈爱、节俭、谦让这“三宝”,杜绝铺张浪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得“一”而生,“道”主宰万物,世上万物皆含道性。知道满足,知道适可为止,就不会有危险出现。只有思想上“知足”了,行为上才能“知止”。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乐极会生悲,凡事要泰然处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转化为好事。
      万物承天地造化而有灵性,处处都有“道”的存在,但是最聪慧、最有灵悟的应该是人。同时人必须顺应自然,清心寡欲,不得违背自然规律,对自然界不得无限索取。人类要爱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去保护野生的动物植物,使万物与人类共同生存,共同享受无地所赋予的生命权利。知道事物本质的人不一定整天夸夸其谈,而整天夸夸其谈的人,未必就能洞察事物的本质。人们不能只单一看其表面,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整体。诚实可信的话,不一定华丽,华丽的话不一定诚实可信。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被一些美言所欺骗。已经知道真理的却说不知道的人,是最高明的人。根本不认识真理,却自以为知道的人,是患了谬妄的病症,是个有问题的人。
 
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仁,是儒家道德规范的原则。“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仁”不但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和人生志向,而且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觉悟和人格境界。人们遵守礼仪规范时,必须是自觉的才有意义,才符合“仁”的要求。靠自己的内在自觉性,并实践于日用伦常之中,这就是有学之士了。
      儒家注重个人的自身修养,要有切实的功业,以及在日常的事务中具体的努力。回归日常,在具体事务上贯彻道德理想,这就叫“极高明而道中庸”。儒学立足于“世间情”建构价值体系,通过发掘人世间的情感,走出自我,走向他人,走出功利,走向道义,从而使我们的灵魂、使社会获得拯救。儒家要让人们成为道德的践履者,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在仁义礼智信的轨道上,最终成为贤达。
 
道、儒两家的关系
      道家与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同源分流的两个不同方向。儒家是属于活动的、有为相信的;道家是属于静观的、深思沉默的。也就是说,中国人的灵魂中,道、儒在交替变换。当他成功的时候是一个儒家,当他为艰难及失败所围困的时候有可能会成为一个道家。儒家重人文、重教育、重亲情的文化精神,可以纠正人情淡薄、人心冷化的弊端,恢复理想、信仰、道德的尊严与热情。道家重自然、重质朴、重回归的文化精神,可以弥补人情拖累和生态恶化的弊端,恢复人性的纯朴和优美的环境。
      儒道互补,可以为人类文化的未来发展找到一个健康的方向。人类必须重视儒家的“仁义”理念和道家的“自然”理念,努力建设一种新型的生态文明,这种文明包括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人文生态要求人性内部的德性、才智、情感的平衡,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自然生态要求人与自然之间形成和谐互动的良性关系,自然界自身形成生态链条之间的良性循环。
      道、儒同源同根,两家的思想,离不开一个“道”字。这一“道”字代表了中国的宗教观,也代表了中国的哲学——包括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经济哲学,乃至于一切种种哲学,都涵在此一“道”字中。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三十五期:好的心态,让人恬然自得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三十五期:《庄子·逍遥游》中道家思想的意义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