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杂志》第六期:走在行善的路上 ——在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时间:2016-11-18    来源:八仙宫弘道部整理     作者:胡诚林

 八仙宫作为八仙信仰的发源地,是道教全真派重要的十方丛林。多年来,八仙宫秉承吕祖济世利人的历史传统,团结教化并带领信众广泛开展扶贫救灾、希望工程、生态保护等公益活动,将吕祖的慈悲精神,化作“行善路上、亲力亲为”的点点真诚,为实践道教慈善事业付出了不懈努力。
    在抗震救灾方面,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八仙宫先后6次组织信众向灾区捐款捐物,并3次举行法会祈福超度,期望为受灾民众带去安慰。当汶川等地的伤病灾民被送往西安接受救治时,八仙宫组织善信准备了丰富的营养品及日用品送到病房现场慰问,从精神上帮助他们走出阴影。救治伤员中有位十几岁的小姑娘,地震中双腿重残截肢,失去父母,情绪极度悲观低落,几欲轻生。八仙宫组织善众悉心照料,引导她珍视生命的可贵,正确面对生活的无常,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事后医院的主治医生感慨地说:“我们大夫治疗的是身体上的病痛,你们才能愈合人们心理上的创伤。” 
    汶川地震同时导致陕西宁强县遭受巨大破坏。是年严寒冬季,棉被是灾区人民最急需的救灾物资。八仙宫再次筹集价值12万元的军用棉被,组成“八仙宫宁强灾区送温暖活动代表队”亲赴该县受灾严重的汉源镇亢家洞村,将过冬物品及时送到灾民手中。刺骨的寒风中,当灾民们抱上厚厚的棉被,脸上露出感激的笑容,我们的心头也顿时涌上了一股暖流,原来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自己。比起捐助钱物的多少来说,更重要的是在捐助过程中爱心与温暖的传递,抚平被救助者受伤恐惧与孤独无望的脆弱心灵。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一想到废墟之中数以万计的生命在痛苦中挣扎!“人溺己溺,人悲我苦”,八仙宫当即筹集10万元资金通过中国道协捐往灾区,随后又在任法融会长的倡导下筹资购买15万元的救灾物资,组成7人赈灾物资运送小组,由西安出发,经天水、兰州、西宁,马不停蹄地赶往灾区。一路上遭遇连续不断的余震、愈走愈强的高原反应、连绵不绝的阴雨、黄沙漫天的沙尘暴,以及雨雪交加零下七度的寒冷,但是大家一想到灾区那些仍然置身于水火的灾民,身体的不适转念间又化为快速前进的紧迫。当得知我们是代表道教界到灾区来看望他们时,几位白发苍苍的藏族老者眼含热泪,神情激动地紧紧握着我们的手,不停地躬身点头并用藏语叨念着。虽然彼此语言不通,但此刻双方已超越语言的障碍而感知到那份心心相印的人性真情。此次救灾历时六天,辗转数千公里,异常艰辛,但赈灾小组每位成员的心却是热乎乎的,因为大家及时将温暖传送给了藏族同胞,使汉藏一家亲、民族宗教大团结得到了升华。
    在捐资助学方面,八仙宫先后参与援建3所希望小学,资助60余名失学儿童和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用爱心在孩子们心中播洒阳光。近年来,我们逐步将目标重点转向孤儿救助,不断摸索经验,形成机制,使扶助活动逐渐步入正轨。首先,走出宫观,实地考察,使真正需要救助者获得帮助。为此,八仙宫先后组织道友信众于陕西勉县、镇巴县和山阳县境内走访了15个乡镇、20个自然村、6所学校,确定了需要救助的46名贫困孤儿。其次,使救助制度化,根据情况分阶段提供资助资金,跟踪资助对象的学习情况,资助从小学开始,直到大学毕业。
    在走访资助孤儿活动中,很多记忆令人难忘。今年六一前夕,八仙宫派人前往偏僻山区镇巴县走访。孤儿陈小芳年仅9岁,是泾洋镇李家坪小学三年级学生。其养父因肝硬化刚刚去世,每天仅靠七十多岁的奶奶卖菜收入维持生活。命运对于陈小芳虽然残酷,但她没有因为不幸遭遇而自卑,学习十分努力。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八仙宫住持将500元现金送到她的手中,并当即确定她为资助对象。得知自己学习费用有了着落,小姑娘紧咬嘴唇,泪水模糊地看着我们,让在场的人为之心痛也泪湿双睛。在救助活动中,八仙宫注重抚慰心灵,传递爱心。被走访的孤儿大多数年龄在14岁以内,特殊的生活遭遇使一些孩子表情呆滞,目光迷茫,有的对遗弃自己的父母充满仇恨,有的对未来的生活伤心绝望,八仙宫住持多次鼓励他们:“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不要活在对过去的怨恨之中,要带着一份感恩之心健康地成长。”其中一个叫李鹏程的男孩,是镇巴清水中学初二学生。他的父亲在私人煤矿打工时受伤,脊柱断裂而瘫痪在床。懂事的他每天放学后为父亲擦洗身体、按摩护理。八仙宫不但资助了李鹏程的学习费用,而且给孩子的父亲资助了2万元的医疗费用,鼓励他住院治疗,目前通过治疗有望达到生活自理。近年来八仙宫救助孤儿的活动已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当地市县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信众自觉加入到救助活动中。
    在环境保护方面,八仙宫继承和弘扬道教“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义理,积极开展生态道观建设,提倡文明进香,倡导“生活简单化、心灵阳光化、物资节俭化、环境生态化、办公低碳化”,实行开源节流的财务管理,在广大信众中开展实践“五善”以修福、炼养“十心”以修真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在创建生态宫观的同时,八仙宫积极参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2003年甘肃民勤县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工程启动,计划治理1500亩沙地。八仙宫积极响应中国道协号召,组织信众先后捐款15万元,宫观住持还亲自带人前往现场植树种草,将道教保护环境、珍视生态的理念播洒到大漠无垠的戈壁滩上。目前“生态林建设基地”已基本完成了防风林带、荒坡平整等工程。荒原上吐出了新绿,流动的黄沙被草格固定。不但民勤县和西北地区的民众受益,遭受风沙侵害的整个北方生态环境也有所改善。
    通过赈灾、助学、环保等公益慈善活动,八仙宫在“行善路上”将吕祖济世利人的理念化为一个个具体的行动,让每一次行动都如上善之水流淌到渴望帮助的人们的心田!据统计,长期以来八仙宫在开展各类公益慈善活动方面的捐款累计已超过68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孤儿108人,先后受到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中国宗教、中国道教、西安日报、西安晚报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在2008年汶川地震救助活动中,被西安市红十字会评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尽管我们能够做的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能够贡献的力量是那么的微薄,但我们做每一件事都坚持在走访调研、实地了解、亲力亲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秉持道统,行善不止。八仙宫地处西部,是个香火庙,本身经济并不宽裕,平时省吃俭用,每有募捐,大家总是群策群力,想方设法筹集。遇到紧急捐助,即快速号召信众积极捐助善款,有时甚至不惜动用道众当月的生活费。之所以数年一日,难行能行,行善于路上,救灾于现场,源于吕祖“誓愿度尽天下众生,方愿仙去”的精神感召力,源于道祖老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教诲与叮咛!
   二是组建机构,专人负责。为了推动公益慈善活动持续规范、快捷高效地开展,八仙宫成立了“公益慈善工作小组”,提出了“以公益促修真,藉慈善扬道统”的理念,形成了“积极主动、反应快速、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长短结合、固零兼顾,量力务实、持续规范”的活动原则,使公益慈善不仅成为广大道教徒积功累德、净心修身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彰显道教社会价值、体现道德精神的良好窗口。同时设立基金,专款专用。为了将公益慈善活动持续稳定的开展下去,八仙宫自2005年开始从全年总收入中提取10万元列入宫观慈善专项科目,作为开展公益项目专用基金,迄今已累计80万元。为了落实国家宗教局关于鼓励宗教界积极开展公益慈善事业的号召,八仙宫目前正在筹备成立“八仙宫利众基金会”,不断拓宽公益项目范围,更好地实现发动道教信众参与公益慈善的目标。
   三是建立载体,传递爱心。为更好地回报社会,把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八仙宫创办了《玄门道语》刊物,在弘扬道教文化的同时,设立“行善路上”专栏,及时发布道教界慈善公益活动的信息,以影响更多的信众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全面提升道教公益慈善的道德感召力与社会公信力。
    服务社会,造福人群,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是道教慈善的根本所在,也是道教界人士走出宫观、融入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中国整个慈善事业而言,八仙宫的努力仅是一滴上善之水。但我们相信,滴水穿石,星火燎原。今后八仙宫将更加注重慈善事业与道教精神的结合,继续弘扬吕祖不畏艰辛,济世利人的普世情怀,为道教界的公益慈善事业精进努力。上善若水,春雨润物细无声;行善路上,厚德载物济人群。愿慈善之光普照天下,愿芸芸众生欣享太平!
 

相关热词搜索:宗教界 道门 交流会

上一篇:《玄门道语杂志》第六期:西安万寿八仙宫 被评为全国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先进典型
下一篇:《玄门道语杂志》第六期:道教与伦理的关系(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