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二十五期:《吕祖养命百字碑》命功浅说
时间:2018-04-09    来源:八仙宫弘道部整理     作者:贺信萍

继踵重阳东海边, 崂山堂上传戒仙。
三尺律台述道统, 一脉玄机悟大千。
      我略为解说一下我这首诗的意思: 我是咸阳人, 是重阳祖师故乡的人, 今天也和祖师当年一样, 出关东来, 到东海边际会诸位道友大德, 所以说“ 继踵重阳东海边” ; “ 崂山堂上传戒仙” , “ 三尺律台述道统” , 是说这次我们传戒的过程意义所在, 意思很明白就不多讲了。最后一句“ 一脉玄机悟大千” , 是说我这次讲座的目的, 就是要讲讲我们道教里面修道的一点“ 玄机”, 即“ 内练” 入门的一点方法。
     我们修道者修什么? 白玉蟾祖师说过:
“ 内炼成丹, 外用成法。” 到元代也有人说是“ 内炼成道, 外用成法” 。内炼“ 成丹” 了, 也就是内炼“ 成道” 了。丹等同于道。所以从实践的意义上说,“ 修道就是修丹”。“ 丹道” 水平的高低体现和决定了修道的水平高低和成就。这是我想首先强调的。
      在世界宗教中,道教是唯一以“长生久视” 为宗, 宣扬乐生、贵生的宗教。得道成仙, 长生久视, 是我们每一个修道者毕生追求的成就和境界。而修丹是达到这种境界的途径和基础。道教的修持方式很多, 宋元以来最主要的就是内丹术。内丹修炼又称为“ 丹道” , 学术界称之为“ 内丹学” 。
      《吕祖百字碑》一共有两首, 每首二十句,一百个字, 又名《百字铭》, 是教内大家都很熟悉的经典, 相传是吕祖所著。吕祖一般认为是唐末宋初人, 但目前现存的、能看到的、最早的《吕祖百字碑》是元朝时期的碑刻文献, 就在芮城的永乐宫里。在这里我想多说几句, 永乐宫后面的“ 吕仙祠” 里现存两块篆字碑额和碑阳的首行题名都是“ 吕仙翁百字碑” 的汉白玉碑石。这两块碑都是龟趺螭首, 从螭首的雕刻风格来说, 螭龙的形状、样式都是典型的元代石雕雕刻风格。据此碑刻的装饰纹样就可以判定碑刻的年代为元代无疑。
      第一块碑阳正文开头是“ 本性好清净, 保养心猿定” , 就是通常称作“ 养性” 百字碑的那块,这碑的碑末署题为“九峰纯阳上宫刻石”, 碑的后面即碑阴是元代著名的道长和教内学者、曾长期居于终南楼观台的朱象先书写和篆额的“ 仙翁留题九峰” 诗, 刻有传说为吕祖所作的题诗二首, 碑阴题诗的文字书写风格和碑阳完全一致, 因此可以判定碑阳的“ 养性” 百字碑内容也应该是朱象先书写的。( 朱象先撰写的《古楼观紫云衍庆集》在道藏里有所收录, 是有关楼观台历史的著名的教内史书, 相信大家都知道。) 那是不是朱象先所作的? 还需要研究讨论。
     但我们知道许多托名吕祖的著作都是
唐代以后晚出的, 并不是真由吕祖撰写。另一方面, 从百字碑的语言风格来说, 也很像是元代的白话文。现在从碑刻本身的年代, 我们最起码可以肯定的是: 元代百字碑就开始在教内流传是无疑的。在此我先举一个有趣的例子,现存开封博物馆的金代瓷枕上有一首传为吕祖的诗: 浩浩西天渭水寒, 高吟大醉出长安; 袖中一卷金丹诀, 尘世谁人借得看。说明金代时基层民众对于吕祖一脉有丹经流传是普遍认可的。
     另一块开头为“养炁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通常称为“ 养命” 百字碑, 碑刻大小、形状、装饰风格与上面的“ 养性” 百字碑完全一致, 因此也可以判定同样是元代朱象先道长书写的, 并且是元代刻石的。只是碑末的署名是“ 大纯阳万寿宫刻石” , 与第一块不同。永乐宫吕祖祠在元代称为“ 大纯阳万寿宫” , 看来这块碑从元代开始就一直在这里立着。这块“ 养命” 百字碑刻的就是我今天要讲的。我师父闵智亭道长在八仙庵里也曾经写刻过这块“ 养命” 百字碑, 大家现在去八仙庵还可以看到, 这块碑的内容最早是师父指引我的, 他给我讲解过这块碑里的疑难关键之处。
      在此我再举出一个证据, 现存户县重阳宫的元代《马丹阳道行碑》明确记载马钰祖师说过: “ 静坐以调息, 安寝以养气, 心不驰则性定, 形不劳则精全, 神不扰则丹结, 然后灭情于虚, 凝神于极, 足不出户, 而妙道得矣。” 请大家仔细听听看看, 无论从修持方法、结丹过程和修道结果甚至语言来比较, 都和百字碑的记载非常相似。所以, 把百字碑判定为元代以来全真道的内丹修炼方法是有“ 外史” 文物和“ 内史” 技术的双重证据的。
      元代以后, 为这两块百字碑做注解的著名人物很多, 明代著名的道长、内丹东派的开创者陆西星在他的《方壶外史丛书》中就收录有一篇《仙翁吕岩百字碑测疏》。到了清代咸丰年间, 内丹西派的开创者李涵虚即李西月, 自称在峨眉山遇吕洞宾及张三丰二仙, 授以大道, 得丹法秘要, 在他所辑的清代刻印的《张三丰真人全集》中《玄机直讲》一篇里也对这两块百字碑做了注解。另一位清末著名的甘肃道长刘一明在《道书十二种》里也收录有《吕祖百字碑注解》。
     民国以后做阐释和注解的道长和修道者更多, 我所见到的有二十余家。可以说凡是解说内丹入门功夫的都会谈到他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上世纪8 0年代, 我们崂山太清宫住持匡常修道长也曾著有《百字碑浅注》一书, 发明旨要, 有许多真知灼见。因此今天我来到这里讲百字碑, 可以说是一种大胆的行为。我相信在座的比我理解领悟得更高明、修炼层次更深刻的道长, 特别是崂山的道长一定很多, 讲得不对的地方请诸位指教。
      从我个人见解来说, 我觉得前面所说的清代西派李西月收在《玄机直讲》中的, 据他说是张三丰祖师所传的和作了简明注解的那篇完全没有虚话和掩饰, 最为洞明坎要, 简明直白, 因此我以三丰祖师的注解为主, 加以我自己对于另外诸家见解的裁断, 来讲讲我对“ 养命” 百字碑的理解。
      首先, 从总的概括来说, 《吕祖百字碑》完整论述了内丹修炼的方法、过程、修炼景象这三个互相联系的三大方面。 分开来解说,“ 养炁忘言守” 一句, 总论修道的全体大用;“ 降心为不为” 一句, 说的是炼己筑基时开始入手的手段。“ 动静知宗祖, 无事更寻谁” 二句, 言炼己筑基, 首先是要识得自性本源。“ 真常须应物, 应物要不迷” 二句, 是说炼己的过程中自性不迷才能实功积累。“ 不迷性自住, 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 三句, 言炼己积累勤功得到的结果, 开始了还丹自结的过程。
      “ 壶中配坎离” 一句, 言还丹开始初结之后, 缓慢内炼的功夫。“ 阴阳生反复” 一句, 言阴阳变化, 得丹由嫩而坚实的过程。“ 普化一声雷” 一句, 说的是结丹和得丹时的景象。“ 白云朝顶上, 甘露洒须弥” 二句, 说的是服丹后的景象。“ 自饮长生酒, 逍遥谁得知” 二句, 是言说服丹后自身自我灌溉的景象。“ 坐听无弦曲” 一句, 说的是产大丹的十月温养的功夫。
      “ 明通造化机” 一句, 总结了大丹修成、结胎之后的了性、了命的根本大义。前面的这十八句, 对于还丹入手、始终次序、火候工程, 全部吐露, 至简至易, 依法修炼, 从低登高, 由远达近, 最后真正修炼到“ 上了天梯” , 也就是阳神外化, 精神不灭, 就是最终道成的道果, 也就是马丹阳祖师所说的“ 足不出户, 而妙道得矣” 的境界。
      下面, 我对每句再分别详细地解说一下。养炁忘言守: 内丹养生最基础的命功功夫就是养炁。养炁的方法就在于“ 忘言守一”。忘言, 就是闭口不说话。首先在“ 忘” 字, 即无思无虑, 要先除妄心, 再闭口言, 即老子说的“ 坐忘”。这里关键是“ 守”, 守何处? 守下丹田, 这就不多说了。另一关键是, 要似守非守, 意念太重就会壮火食气。
      具体做法是: 口唇闭合, 舌轻轻地顶上腭; 静听自己的呼吸做到无声, 洗心涤虑, 似守非守, 意念在下丹田。降心为不为: 降心第一个意思就是放心息心,要放下妄念来才能入静。放心的一个做法是把一切事想穿想完, 有一个念头来了就把它想出结果后放下, 再来再想再放, 念头都解决了。还有一个做法是心息相依, 注意细听自己的呼吸, 正念常存则妄念不生, 久则自静。具体做看个人的情况。降心的第二个意思就是息心火, 即把心火慢慢降到丹田里, 与肾水结合去产药结丹。
      具体做法是: 二目轻闭, 下视下丹田。心息相依,在呼气时把真气沿中脉从膻中慢慢往下丹田引, 关键是不能急, 意念千万不要重,“ 似为似不为” , 一次延伸一点点, 一月左右后会感到呼气时有微微的气流下走。动静知宗祖: 自身之中, 气动为阳, 气静为阴, 阴阳动静, 循环不已。所谓宗祖, 也就是自性本源。修行者在功态之中, 无念无思, 口鼻呼吸, 不为我主, 渐细渐微…… 油然之间, 丹田元息发生, 鼓荡起伏。
     这时候修道者才能真实地第一次感觉到“ 下丹田” 所在。这元息发生之处, 即是生命再生之源, 所谓宗祖也, 也可以说是动静之后, 才知道了宗祖所在, 也就是自性本源。重阳祖师讲“ 五行不到处, 父母未生时” , 说的是一个意思, 即自己“ 秉身为人” 的最初所来。具体做法是: 在丹田鼓荡元息发生对下丹田有体查之后, “ 呼气接天根” , 不管吸气,只管呼气, 每一呼气时把真气向下丹田输送,维持这一状态, 贵在心意不动, 方可任真气自在往来, 不断连绵, 绵绵若存。有一妄念, 则状态便被破坏, 真气就会断。
     到这时, 丹初结。无事更寻谁: 《悟真篇》说: “ 得一万事皆毕, 休分南北东西。” “ 无事更寻谁” 是对“ 养炁忘言守” 的进一步方法揭示。归真气于下, 不忘也不助, 这种状态要维持其不受任何破坏。像母鸡孵卵, 像龙蚌养珠, 等丹苗自然涌现。
具体做法是: 凝神调息, 正念不散, 每呼气向下送真气。慢慢地内外呼吸无别, 身心混融一团。丹田气穴中的真气集聚多了之后, 先天一炁自然生发, 就会有淡黄白的“ 黍米之珠” 在下丹田出现。
      真常须应物, 应物要不迷: 第一个意思是修道者在修道过程中自然要去接触社会事物, 真常在心, 不拒应事。但事来则应之, 事去便无心。常应常静, 本心不迷, 不忘丹田的丹苗。其最根本的意思是指修炼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种种状态、感觉、境界, 如“ 八触” 等, 种种境界非真, 感觉非真, 状态非真。要不执著, 不留恋, 不追求。
      具体做法是: 状态、感觉、境界等来了不迎, 去了不追, 只似留意非留意下丹田, 意念只在丹田的一点丹苗。此时呼气时绝不能再向丹田送气了。不迷性自住, 性住气自回: 修道的人应物不迷, 则元神自归, 本性自住。性住则身中先天之真气自回丹田。但有触动, 便生妄想, 难得真性真功。具体做法是: 回光返照丹田, 一心只在下丹田, 正念不断, 外想不入。元神凝固, 真心不动, 则丹苗自然生长。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此句接上句来, 其实是一个意思, 以心系息, 以息恋气, 最后达到气息两忘, 其气随着呼吸, 若有若无, 绵绵若存。一来一往, 一升一降, 宛转活泼, 风光无限。具体做法是: 心空意静, 意守丹田, 继续在下丹田轻轻默默观照, 息息归根于丹田气穴。在这种状态下继续做入静的功夫, 更坐到口鼻呼吸似有似无, 连腹内胎息也无鼓荡频率, 内外清空一气流荡, 有一种浑然与天地同体的感受, 这就说明气已归元, 即“ 气回” 。外境不入, 勿忘勿助, 待其自生自成, 自来自往, 丹苗自然茁壮积累, 即“ 丹自结” 。
      阴阳生反复, 普化一声雷: 这是过关的修炼景象, 也就是通督脉的修炼景象。在此之前, 通过时间积累下来的、大概1 0 0到3 0 0天的、前面步骤的修炼, 身体前面的任脉已经完全打通, 小周天循环要建立的工夫积累已经完成。随着小周天循环的初步达成即任脉的开通, 心性也能进入初定真静, 筑基功夫即将完成, 所谓“ 火足丹熟” 。会有“ 阳光三现” 的征兆: 即彻底入静时, 有时会在眼前出现白色的闪光, 有时在印堂前的虚空处会出现月白色圆珠等景象, 会出现几次。出现这些景象, 就是“ 服食过关” 的时候到了。
      历代丹经, 惟民国初年千峰老人赵避尘对此步功夫披露的最为明白。如言“ 采大药者, 名曰七日, 实在得之六日。非得景观, 不能采也” 。何为“ 景观” , 乃是人体发生的六种征兆反应, 前人名曰“ 广六景现前” 。这六种征兆即修炼景象, 前人在叙述上大同小异, 可概括为: 丹田( 延及膀胱) 盛热, 两肾如汤煎, 眼冒金花, 双耳风吼, 脑后鹫鸣, 腹动如雷。还伴随有身涌鼻搐之类。这六种征兆的出现就预示着采服食过关的时机已经到来。
      “ 七日服食过关” 具体做法口诀每派不同, 由师父口口相传才为准确, 非是此间只言片语所能尽详。但总是要在结丹和时机真正成熟之后, 所以这里最关键还是工夫的积累, 积累的完足, 丹田的结丹会自然一下冲过督脉的三关直达头顶百会, 一次过关成功; 有的人则是从会阴沿着督脉像水银柱一样一截一截地过三关, 每人不同, 景象也不同。所以最重要的是前面工夫的积累, 丹田结丹的积累。我觉得“ 顺其自然” 最好, 丹成会自寻督脉冲关的。所以具体做法也不用多讲了。— — “ 如关不过, 内视
头顶” 。
      白云朝顶上, 甘露洒须弥: 这说的是服丹后的景象, 是对“ 过关服食” 后状态的揭示。即真气沿督脉逆升后而再沿任脉下降时, 因为经过泥丸静养, 如露如珠, 甘甜润美, 一路由喉管“ 十二重楼” 降下丹田。我的体会是像下雨一样滴到下丹田里。而且此液从此涌生不断, 纳咽不完, 成为下丹田养大丹的金液妙药。
      “ 白云朝顶上, 甘露洒须弥” 不独在“ 七日服食过关” 后才有, 而在整个小周天运行过程中都有。只是层次有不同, 质量有不同。大家都有感觉, 我就不多讲了。自饮长生酒, 逍遥谁得知: 这还是讲服丹后的景象。筑基功成, 口中时时有大药金液涌生, 时时吞咽, 这就是人得以自我灌溉真性而得长生的基本体验。无人知道但你自己知道,正所谓“ 流珠灌养灵根性, 修行之人自得知”。坐听无弦曲, 明通造化机: “ 无弦曲” 意为体会到的道, 川流不息本性。
     丹成之后, 修道者会出现神通和通明智慧。佛门称它为“ 六通”, 道门也沿用之。此“ 六通” 是: 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遥知、遥感和预知等等一些超常功能。这些功能在一般修炼的人初期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现, 但那都是不稳定的, 也是绝不能随便应用的, 用则伤及生命。而在筑基功完成丹成之后出现的“ 六通” 功能, 则是气满神全之后的自然显示, 是稳定的, 是自然成就、自然显示。
      三丰祖师还特别指出, “ ‘ 六通’ 之妙,此乃实有” , 说明它的真实不虚。而且他本人功夫已经修炼到这个层次, 是他本人有真实体验地在评论前人丹诀, 甚至用誓咒来加以肯定, 足见其用心恳切。都来二十句, 端的上天梯: “ 上天梯” 三字, “ 天” 喻指仙学修炼的最高证果“ 天仙境界” , 上天梯即达到身外有身( 阳神离身) , 精神不灭, 也就是最终道成的道果。这个结果也正是我们修道之人追求的结果。而“ 上天梯” 则说明, 这一百字诀中前面的十八句还只是筑基功夫口诀, 丹经中的九年之说, 非实有九年之期, 九为纯阳之数, 是表示“ 阴尽阳纯” 的意思。最后丹成之后即为纯阳之体, 最终才有资格登上“ 天仙” 层次的阶梯。
      《吕祖百字铭》讲述的是钟吕丹法真传, 此二十句, 皆是钟吕一派下传的真正口诀。其中前十八句, 是讲“ 还丹” 、“ 大丹” , 从头到尾、自始至终的修炼层次以及火候次序, 激励后人依法行持, 由近达远, 直至丹成, 实乃修行之人的上天之阶梯是也。修道之人, 需要背诵纯熟、慢慢体验。学道者领悟了吕祖《百字碑》, 就等于掌握了丹道全诀, 丹道功法皆可依此为印证。我们要感恩祖师爷的一片苦心!
     西出函谷关, 留得五千言。国运复雄起, 玄门亦焕然。鳌山秋气爽, 白云映晴川。全真道统在, 霞光照长天。

相关热词搜索:浅说 门道 吕祖养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二十五期:冲和真人潘德冲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二十五期:王卡先生和他的《道教三百题》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