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四十六期:如婴儿兮,复归自然
时间:2023-09-20    来源:八仙宫网络平台整理     作者:溪溪


如婴儿兮,复归自然
文\溪溪
 
       读过《道德经》的人都知道,老子曾三次提起“婴儿”,认为人应当像婴儿一样。为什么老子对“婴儿”情有独钟呢?《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意思是说,虽知阳刚的显要,但仍能坚守阴雌的柔静心态,就像是能包容天下的溪谷一般。人能常处谦下之德,犹如深溪聚水一般,则真德自然常在,真气必然充盈,精神淳朴,性如婴儿一般纯真。
       婴儿,所有人都认识,所有人都见过,所有人都是从婴儿成长起来的。婴儿是什么状态?刚从母胎出来,无智无识,不辨万物,无念无欲,物我混一,真气充足,精元浑全,这便是道的状态。无为而无以为,婴儿的行为状态可以称作“本真”。对世界充满的好奇心,随势而变的喜怒哀乐,受到挫折肆意哭泣,被转移注意力后的戛然而止……婴儿拥有了道的精髓,他们真实地经历着当下的一切,喜怒无常却从不因某件事情驻留,只会在其中。   
       老子认为“婴儿”是“含德之厚”的象征。老子的“德”是规律运用过程中表现出的特有的现象。在《道德经》第五十五章里,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能够遵循规律、体现“厚德”的,可以与“赤子”相比,也就是像初生的“婴儿”一样。老子总结了以下几点:“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说:对于“赤子”,毒虫不咬他,猛兽不伤他,凶鸟不击他;他虽然筋骨显得柔弱,但拳头却握得很紧;他虽然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但他那小小的生殖器却勃然举起,这些,是精气充沛的缘故。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是因为他和气纯厚。这些,就是“婴儿之德”,是“厚德”。老子认为,习“道”、得“道”、行“道”,都必须遵奉、遵循、遵守这样的“厚德”。
       老子认为“婴儿”是“得道之士”的表征。《道德经》第十章里,老子以诘句写道:“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聚结精气以达到柔和、柔顺、柔韧,能呈现出婴儿般无欲的状态吗?人生之初,有如一张白纸,无知无欲,至柔至顺,但是,却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人长大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以形成,每个人的心灵是否仍然象一张白纸呢?这时候,还能不能做到“无为”、“不争”、“卑下”吗?这些正是“道”要迎刃而解的重大问题。 掌握规律、践行规律的人,是老子心目中的“圣人”,而“圣人”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具有“婴儿之态”。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里,老子说:“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其意思是:得“道”的“圣人”,在其位的时候,要收敛自己的欲望,使天下人都归于浑厚、纯朴、自然。老百姓必然会关注“圣人”的一举一动,若要做表率、做榜样、做楷模,“圣人”则必须“孩之”,也就是使自己率先回归到“婴儿”般浑厚、纯朴、自然的状态。在《道德经》第二十章里,老子对“婴儿之态”进行了生动描述:“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缧缧兮,若无所归。”其意思是: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就像“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之声。疲倦闲散啊,就像流浪汉,还没有归宿。在这里,老子将世俗之人的心态与“得道之一”的心态进行对比描述,说明“得道之士”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得道之士”必须“婴儿化”。
       老子认为“婴儿”是“理想社会”的特征。 老子的哲学思想,是用于观世治国、正己修身、待人处事的,是用于指导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建设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子认为,“婴儿”的稚嫩行为,与他设想的“理想社会”十分相符。在《道德经》第五十二章里,老子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也就是说,世间万事万物都会有一个开端、根源、起始,这个开端、根源、起始就好比产生世间万事万物的“母亲”。如果把握了开端、根源、起始,就有助于认识万事万物,如果认识了万事万物,又知其根本,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这里的“子”,指的是世间万事万物,指的是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老子希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类社会?在《道德经》第二十八章里,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其意思是:明明知道什么是雄强,却安守于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无为”、“不争”的溪涧。如果甘愿做天下的溪涧,那么,永恒而高尚的“德”就不会离开和丢失,并且能够回归、回溯、回复到“婴儿之为”的状态。这种“婴儿之为”,是纯真、纯净、纯朴的,是无知、无欲、无邪的,是柔和、柔顺、柔韧的。
       在天道面前,人唯有存谦卑柔弱的心,甚至复归婴儿的心,才能理解、接受和顺服。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唯有寻求与学习婴儿的心中单纯洁净,才容易得到天道的恩赐和馈赠,这就是"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在纷繁世界中收敛自己过多的欲望,归于浑厚、纯朴、自然,达到知强守雌,返璞归真"圣人皆孩之"这样的境界是十分美好的。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四十六期:《前赤壁赋》中的道家思想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四十六期:小故事 大道理(六则)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