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四十七期:中华民族的俭朴观
时间:2023-09-20    来源:八仙宫网络平台整理     作者:琴心悠悠


中华民族的俭朴观
 文\琴心悠悠
 
       俭是节省;不浪费。俭的本义是指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对自己加以约束,特指生活朴素、不浪费。诸葛亮《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易·否象传》讲君子以俭德避难。朴,本义: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饰。“遵节俭,尚素朴”(汉代张衡 《东京赋》),少私寡欲(《老子》),唐代白居易《策林一·黄老术》:“夫欲使人情俭朴,时俗清和,莫先於体 黄老之道也。”
       俭朴,古人倡导的一种美德。在不同学派的思想中,“俭”的含义会有所区别。在儒家看来,“俭”是对奢侈浪费的克服。儒家认为,行礼、行事应避免奢侈。奢侈会带来对物质财富的浪费,同时也会使人们竞逐于物质的富足,从而丧失行礼、的初衷与本质。在道家看来,“俭”特指统治者的俭朴。统治者不应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而耗费民财,应以俭朴的行事避免对百姓生活的干扰。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林放请教礼的根本。孔子说:“你问的是个重大的问题!礼,与其奢侈操办,宁可节俭而行。丧礼,与其仪节周备,宁可哀戚过度。”“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六十七章》)我有三种宝物,持有并保全它。第一种是慈爱,第二种是俭朴,第三种是要懂得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要懂得先人后己。俭故能广,没有节俭节制,而是有奢靡之风浪费之风,就没有办法长久持续。家庭没有培养出节俭节制之风,家庭就没有办法长久持续地发展,所以就勤俭持家。国家人民没有培养出节俭节制之风,而是奢靡浪费,这个国家就没有办法长久持续地发展。
       “俭,美德也;禁奢崇俭,美政也。”于个人和家庭而言,节俭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于国家而言,节俭是夯实执政根基的基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要始终不忘“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始终坚持勤字当头、俭字打底,做到勤俭传家、尚俭治国。
 
勤俭持家
       早在2000多年前,荀子就发现:“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对一个国家而言,风俗不淳俭,则财用无丰足。《尚书》曰:“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中国历来讲究“忠厚传家久,勤俭继世长”。如果家境殷实了,就大手大脚、竞相奢侈、乐当“土豪”,无论什么时候、处于何种社会环境,这种“败家行为”都是对家风的一种损害。教育家蔡元培说,“家人皆勤俭,则一家齐,国人皆勤俭,则一国安,”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个个家庭只有把富而不奢、俭以养德,融入中华民族血液的优秀传统和道德品行,才能整体提升千万个家庭的生活品位,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崇俭尚勤的良好风尚。
       春秋时代,鲁国的季文子官居宰相,生活却十分俭朴。他的全家老小都不着绸缎,而只穿布衣;他家的骡马不喂粟米,而饲以青草。有人讥之为“吝啬”,季文子答道:我何尝不愿穿绸着缎、乘车骑马呢?可眼看着黎民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我心中不安啊。我只知道用自己的高风亮节可为国家赢得荣誉,没听说用自己的美妻良马能给国家带来荣光的。季文子不但自己俭朴,还以俭朴要求家眷,教育子孙。后来,季文子的家庭出了三世宰相,这与其优良的家风传承是分不开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于小家而言,勤俭是一个家庭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细胞。勤俭节约是一个人最基础的良好道德品质之一,可以“孕育”众多其他优秀品质。
       《元史》里有句名言:“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徐特立同志说过:“俭朴的生活,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革命品质。”从反面看,“浇风易渐,淳化难归”,浪费不加约束便会滋长奢靡腐化之风。正所谓,“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今天,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若每个家庭都能勤俭持家、以俭传家,就能促进整个社会形成“以俭为荣、浪费可耻”的文明新风。
 
俭以养德
       司马光的修身思想集中体现在为其子司马康所写的《训俭示康》一文中。“俭”是这篇文章的题眼,“惟俭养德”是司马光推崇的修身法门。司马光引用古人的话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侈则多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最终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最终败家丧身。所以说奢侈是罪中之罪。“俭”不仅是一个人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更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司马光在给其子司马康所写的家训《训俭示康》中说:“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这是他的生活方式,更关乎其价值取向。
       俭朴是司马氏家族世代相承的家风,司马光自奉节俭,日常生活之中,“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纯衣帛”。司马光的好友范镇曾送给他一床布衾作为礼物,司马光非常喜欢。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写了一篇著名的《布衾铭》,劝人以俭为德,以奢为戒。司马光“爱其文义”,将《布衾铭》工工整整地写在范镇送给自己的布衾上,嘱咐家人,自己去世时也要盖这床布衾。
       “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一旦突破了俭朴平淡的生活防线,沉醉于灯红酒绿之中,人的精神状态形象作风必然滑坡变异。实践证明,少了节俭潮流,就会滋生奢靡之风,所以,要想清廉,首先得锤炼勤俭节约的高尚品德,做到俭以养德、以德铸廉。
       清代康熙年间的于成龙是以德铸廉,廉洁自律的楷模。他从一个知县做到巡抚和总督,并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务,从政20多年间,生活极其俭朴,始终廉洁自律、淡泊名利。直至他去世时,僚属们为他清点遗物,看到的是“故衣破靴,外无长物”,只在一个竹箱里发现几件衣服,案头摆着一些饮食器皿、几罐盐豉。消息传出,百姓皆巷哭罢市,家家绘像祭祀。于成龙以其卓越的政绩、俭朴清廉的一生获得百姓爱戴,康熙以“天下廉吏第一”予以褒奖。可见,衣食住行方面的点点滴滴,看似微不足道,却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他的做派与操守。”如果说廉洁和节俭是亲兄弟,那么,贪腐与奢靡浪费则是孪生子。
       《新唐书》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不能勤俭节约的国家,难以繁荣昌盛;一个不懂厉行节俭的社会,也难以长治久安。勤俭节约看似是小事,实质上却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让我们以俭朴修身养德,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习惯和修养,让俭朴观念源远流长、越传越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四十七期:赞美女性,悉数金元之际知名的全真道女冠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四十七期:品味道教名词名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