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杂志》第八期:【道学新论】 柳词与王重阳的道缘
时间:2016-11-21    来源:八仙宫弘道部整理     作者:赵国庆

    元道士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一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讲重阳真人喜好柳词,并逐篇唱和的事。据载,金大定九年(1169)十月,王重阳携马、刘、谭、丘四个弟子西返关中传教。中途寓居南京(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岳台坊磁器王氏旅店。 当地名宦孟宗献时任单州知州,因母丧而丁忧居家,他听说重阳子乃当世神品人物,于是前来拜谒。重阳真人当时朝里侧卧正看书,不加睬顾。宗献立于床头,问:“先生所阅何书?”重阳不答。宗献就近一看,原来是柳屯田的《乐章集》,心想:道人看这种市井艳曲,实非所宜。便又问一句:“此书全乎?”重阳始开口答道:“可惜仅有一卷。”宗献听后一喜,忙说:“正好我家有全集一套,马上派人送来”说完回家,书随后送至。
    自是而后,孟宗献常来请教,两人你来我往,过从渐密。一天,孟宗献又造访。叙话间心下寻思:“重阳公以道立身,缘何爱看柳词?”,不觉脱口问道:“先生,《乐章集》好看吗?”重阳什么也没说,只把原本交还。宗献翻检一遍,发现书中空行处写满小字,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原来真人已经将柳词逐篇和讫。略读一二首,皆神仙家语,语句间烟霞紫雾冲盈,大有仙机可寻。不觉叹服,回家沐浴更衣,焚香一一拜读。从此孟宗献愈加敬重重阳,心下早已皈依全真,以师礼看待重阳子了。大定十年正月初四,重阳真人仙逝,孟宗献对众人说:“我既然身为弟子,当主丧事。”于是,礼而葬之于自家后园花圃,日祭甚谨,直至两年后灵柩西迁。
    该故事敷衍的重阳读柳词而逐篇和讫的事,是有事实根据的。我们从《重阳全真集》中可以找到相关词作来印证。如卷十二《双雁儿·自述》云:
    “意马心猿休放劣,害风姓王名喆。一从心破做颠厥,恐怕消歇旧业。 真性真灵有何说,恰似晓风残月。杨柳岸头是清澈,我咱恣情攀折。”
    卷七《解佩令·平生颠傻》,题注云“爱看柳词遂成”,词曰:
    “平生颠傻,心猿轻忽。乐章集、看无休歇。逸性摅灵,返认过、修行超越。仙格调,自然开发。  四旬七上,慧光崇兀。词中味、与道相谒。一句分明,便悟彻、耆卿言曰,杨柳岸、晓风残月。”
    其中,《乐章集》为柳永词集名称,耆卿是柳永的字。
    柳永,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约卒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行七,人称柳七。景祐元年(1034)进士,因做过屯田员外郎,故又称“柳屯田”。他通晓音律,喜欢自制新声,每有新词作成,即交付歌伎演唱,曲子很快便流行起来。柳永一生放荡不羁,专力填词,其词流传甚广,号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柳词多以男女情事为题材,是典型的婉约艳词。作为全真教祖的王重阳,为什么会喜欢柳词呢?笔者认为,与其说王重阳喜欢柳词,不如说王重阳更喜欢柳永本人。重阳真人喜欢柳永及柳词有以下三点原因。
    1、两人仕途坎坷,经历相似,功名心都因厌倦官场而消退。
    柳永年轻时进京考进士,因留恋青楼歌馆而初试落第,填《鹤冲天》词发牢骚,中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仁宗初年殿试本已通过,但临轩放榜时被仁宗特意黜落,云:“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由是不得志,遂自谑“奉旨填词柳三变”,依旧我行我素。后易名为永,花了十年时间,即四十七岁时方被朝廷录用,但仕途上很不顺,屡受排挤,常有羁旅行役之苦,做过推官、盐场监等几任小官,最终还被是被罢免,只能又混迹于烟花巷陌之中。从此把功名看做身外之物,放旷自适,罗绮从中一心一意填词。晚年潦倒贫寒,死时据说靠歌妓捐钱安葬(见《古今小说》所收《众名妓春风吊柳七》)
    王重阳晚柳永一百二十余年出生。生逢乱世,壮志难酬,文武之进,两无成焉。四十岁时他才以军功获得甘河酒监一职,主要任务是负责收酒户的各种课税,既得罪人又无聊。做了七八年酒监,仕途上毫无起色,平时只好以诗酒自娱,苦闷而彷徨。大约从那时候起,王重阳就开始读柳词并依韵创作了。四十七岁那年,他还是一个小小的酒监,但“乐章集,看无休歇”,突然间他“慧光崇兀”,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句子中悟彻,发现了(柳)词中味与道相谒的内在联系,于是就把柳词当做悟道修道的得力工具。这是王重阳喜欢柳词的一个原因。
    2、两人性格及行状本质相似,都崇尚生存状态的本然真我。
    柳永性格狂放,恃才傲物。初试落第,说是“偶失龙头望”,自称“才子词人”。他自由自在地出入于秦楼楚馆,与歌妓们频繁交往而不在乎别人的评头论足。这种潇洒超脱某种意义上具有神仙家的味道。仙家崇尚自由自在的生活,反对包括名利在内的任何束缚。柳永倜傥不羁、率真豪放的心灵,的确与道家自然无为的境界相接近。“逸性摅灵”,这是王重阳赞赏柳永行为方式的地方。文如其人,柳词的风格也是放逸、率真自然的,其中侵染着柳永的人格魅力。这种本真率性显然被王重阳读出,并给以相当的认同。他说,柳词与道相谒之处就在于“仙格调,自然开发”。这既是柳永本人的特点,也是柳词艺术上的特点。
    王重阳亦以狂人自居,谑号“害风”“没地埋”。四十八岁挣脱了名缰利锁,是后行为怪诞,语言癫狂;抛却妻女,于南时村掘地为隧,封高数尺,入墓而居,自称活死人。以后又自焚茅庵,拽杖东行,沿途乞化,演道传法,行为仍以放旷自适为特点,不在乎自己外在言行和别人的评说,任其天性发展。“全其天性”是全真道的追求目标之一,王重阳很看重人的本真自然天性。在他传道生涯中,始终标举“一灵真性”,认为修炼和保持真性就是练就金丹。
    可以看出,柳永与王重阳崇尚的是精神超越,对本然真我的生存状态是极力肯定的。这一点,如果用重阳本人的话说,就是“真性真灵有何说,恰似晓风残月。杨柳崖头是清澈,我咱恣情攀折。”(《双雁儿·自述》)
    3、重阳真人以阅读柳词的方式摒除情欲。
    四十八岁甘河遇仙、得到密语五篇后,王重阳便走上了修道之路。《乐章集》成了他修道除欲的工具。要排除情欲, 并不是一味回避,,而是要疏导。如果能够正确对待, 以毒攻毒,则情色之书往往就有止淫断欲的作用。王重阳阅读柳词中的“淫媟艳辞”, 以此来放逸自己心中还残存的男女情爱, 然后与内得之道趣相勘同,并从中超越出来, 达到脱离情欲干扰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空境界。通过反复体会词中味和道中味,从意识深层清除情欲,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全真(全精、全气和全神)之路。
    综上所述,柳永坎坷的仕途经历以及狂放不羁的性格特征,与重阳真人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因而惺惺相惜,同病相怜。在亲近柳词的过程中,重阳真人又把阅读柳词作为除情却欲、砥砺心志的修道工具。从做甘河酒监到东迈山东,再到西返关中,重阳真人总是将《乐章集》带在身边,或欣赏阅读,或借韵酬和,直到临终仙逝。在重阳真人的带动下,马钰等弟子也接受了柳词,依韵填过数首作品。填词,成了全真弟子修道的方式之一。这样一来,全真教也就与柳词发生了很深的道缘关系。
 

相关热词搜索:道缘 道学 新论

上一篇:《玄门道语杂志》第八期:【道学新论】 道教与伦理的关系(四)
下一篇:《玄门道语杂志》第八期:【道学新论】 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