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第十期:关于《南华真经副墨》中的一段话
时间:2016-11-25    来源:西安八仙宫弘道部整理     作者:铁冠道人

    《南华真经副墨》, 明陆西星著。陆西星为学养兼深之道家宗师, 以其精修内外丹法, 融通儒释道三家要旨, 造诣高超, 深契道妙, 故于南华经之义蕴, 剖析详明, 多发前人所未发, 于世人理解庄学及道家大有裨益, 且于今时亦有振聋发聩之意义。
    陆西星关于生死问题的探讨, 颇有深意, 值得研悟。
    列子行, 食于道, 从见百岁髑髅, 攓蓬而指之曰:“ 唯予与汝知而未尝死、未尝生也。若果养乎? 予果欢乎?” 种有几, 得水则为继, 得水土之际则为蛙蠙之衣, 生于陵屯则为陵舄, 陵舄得郁栖则为乌足, 乌足之根为蛴螬, 其叶为蝴蝶。蝴蝶胥也化而为虫, 生于灶下, 其状若脱, 其名为鸲掇。鸲掇千日为鸟, 其名为干余骨。干余骨之沫为斯弥, 斯弥为食醯。颐辂生乎食醯, 黄軦生乎九猷, 瞀芮生乎腐蠸, 羊奚比乎不箰。久竹生青宁, 青宁生程, 程生马, 马生人, 人又反入于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潘雨廷先生曰:“你没有死过,谈死,都是假的,故谈生死要两个。列子与骷髅, 列子代表生者,骷髅代表死者,列子知道不生,骷髅知道不死,故生死为一,通生死。这是庄子时代的生物学,最物质的。谈生物界之变化,不用佛教的六道轮回,与分子生物学很相象。几,微生物,微生到分子数量级,还可以到基本粒子,量子,更微了。这是两千年前达尔文的进化论,人死变为最小的机,万物皆出于机,入于机。庄子在于将生物合而观之,当时不可能谈清楚,但已经很伟大了。过二千年,再看现在最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啊,这么落后。”现在我们说起人死之后的归去,首先反应是投胎,却不知道投胎转世为佛教之观念,在秦汉之前, 汉人都认为人死是“物化” 。何谓物化? 就是变成尘土了,回归于自然了。《韩诗外传》也说:“鬼者, 归也。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地,血归于水,脉归于泽,声归于雷,动作归于风,眼归于日月,骨归于木, 筋归于山, 齿归于石, 膏归于霞, 毛归于草, 呼吸之气复归于人。” 《礼运》则 说:“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认为人死之后,会回归自然。
    以上算是一种解释。但是明朝东派内丹大师陆西星真人却提出了自己的另外一个独特的看法。其文云:
    愚意直谓程生马,马生人耳。曰繁气而生人类, 可乎? 曰: 二五之妙, 微而渐著,转而愈灵。人虽至贵,不应于海滨空寂之处, 忽然而生。如宋儒之臆说者, 未免有所假借,借则不借于物,而谁借乎? 史臣谓元之始祖胎于鹿狼, 此其一征。盖造化之始生物,而至于生人,则灵秀备矣! 若是马齿、人参,则不过庶草中之一品,造化到此便了,直是无所归宿。观人又反入于机一句,是人参反入于机,可乎?分明说造化到生人住了,不消假借而生,径自以形相禅,相生相死, 相死相生,反入大造机中,所谓‘火传也, 不知其尽也’。其下复曰'万物皆出于机, 皆入于机。’ 正见人与万物, 本同一气, 生长归复, 皆出自然。
    陆西星真人认为,人与万物, 皆同出于造化之一气,所谓“ 二五之妙”是也。人是自然中所生的,但是人又不可能是于“ 海滨空寂之处,忽然而生”。意思是人不是突然长出来的,好比“元之始祖胎于鹿狼” 一样,人也是其他动物“ 进化”来的。当然明朝没有进化这个词,但是他的意思就是这样的。陆西星祖师认为,造化之妙,至于生人,已经灵修极度矣。而人与万物,同出于自然,而复归于自然。“生长归复,皆出自然”。这样的解释,是比较唯物和朴素的,相对于佛教的六道轮回之说,更加符合实际一些。而陆真人认为,庄子“因指骷髅,等闲发此一段, 要人认取天机。养乎? 乐乎?何容心哉?顺其自化可也。”道教人看破生死都是在自然之中, 也不过是要人不要太在乎这些而已。 

相关热词搜索:南华 道门 真经

上一篇:《玄门道语》第十期:曹国舅:幡然悔悟入大道
下一篇:《玄门道语》第十期:吕祖《葫头集》选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