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门道语 > 正文

《玄门道语杂志》第三期:《心经》的空灵与《道德经》的哲学
时间:2016-11-15    来源:八仙宫弘道部整理     作者:董卓武

《心经》是佛教之心,《道德经》是道教之道。

《心经》是一种空灵的智慧,《道德经》是一种哲学的智慧。

《心经》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的态度,《道德经》告诉我们什么是处世的态度。人生的态度就是怎样看待宇宙,怎样看待人生,怎样解脱生死,怎样通达幸福的终极彼岸。处世的态度就是如何认知世界,如何顺应天地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为人处事,如何经世纬国。

《心经》用观照,《道德经》讲辩证。观照是方法,是功夫,是修行,是境界,是对心的修练与管护。辩证也是方法,是功夫,是修行,是境界,是对事物的剖理与研判。

《心经》是感性的温暖关怀,《道德经》是理性的哲智思辨。

《心经》由外到内讲修心,《道德经》由内向外讲修身。佛法说“一切唯心造”,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世界。只有“心无挂碍”,才能“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道德经说“修之身,其德乃真”、“上德不德”、“上德无为”,只有人道符合天道,才能达到天人合一,世界和谐。

《心经》说空,《道德经》说无。“五蕴皆空”、“色空不异”、“诸法空相”等都归结到空,“空”是《心经》的终极世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名天地之始”、“无极生太极”等都能看到无,“无”是《道德经》的原始世界。一终一始,空无一理,佛道归于大同。

《心经》无玄实为最玄,《道德经》说玄实则不玄。

《心经》全篇无一玄字,但从五蕴皆空,色空互换,受想行识,诸法空相,到十八界十二因缘,穿插交错,步步深入,仿佛走入玄妙的佛教殿堂。从无明到无无明,从苦集灭道到无智无得,使人瞬间超脱、顿悟。但如果你无法领悟,则只有一片玄妙,更不说后面神密通玄的咒语。《道德经》首章即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给人以玄妙莫测之感。但实际上无论是论道还是论德,论上还是论下,论治人事天,还是论修身养性,无不充满朴素、自然之真理, 落脚实在,重在当下,在一些看似深奥的语句之后,实则揭示了自然的、社会的、生命的最基本的规律。

《心经》看空不做空,《道德经》无为无不为。

《心经》的空是告诉我们要有一个空的智慧,要我们卸下名利是非得失的包袱,保持一份空灵的心,正确面对人生,正确面对死亡,并不是要我们看空即空,去不吃饭不干活光等死,或者偏面认为佛教能不老不死,钻牛角尖去寻找长生不老的秘方。《道德经》的无为同样告诉我们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无为无不为。无为是顺应客观和自然规律的态度,不以个人或人类的主观意志为标准胡作非为,尊重客观存在,尊重自然规律,不超越不过度,和万物生灵和谐相处,人类才会有更大的作为,“无为而无不为”。

 

相关热词搜索:道德经 道门 心经

上一篇:《玄门道语杂志》第三期:龙门派百岁大师话修行
下一篇:《玄门道语杂志》第三期:钟离权十试吕洞宾

分享到: 收藏